新县田铺大塆风景如画。苏振耀摄
隆冬时节,大别山麓万木葱茏,风景如画。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依山傍水,豫风楚韵,红色与绿色在此交相辉映。
2019年9月,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信阳,留下了殷殷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年末岁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年,带着“两个更好”嘱托,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走访信阳新县、光山等地,感受老区人民的生活变化。
立足资源优势 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
冬日午后,新县田铺大塆古朴祥和。
沿着村间小路,走进“老家寒舍”民宿店,韩光莹的爱人正在忙着。“总书记来了之后,民宿生意很红火,电话不断。”韩光莹兴奋地说。
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来,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及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和脱贫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
“去年,把民宿旁边的小厨房改造成了6平米的小店,主营茶叶、糍粑、葛根饼等土特产,也做线上营销。”韩光莹腼腆笑着说。
随着新县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特色农业、土特产品加工业、教育培训业等产业快速发展。“民宿生意加上小店营生,一年算下来收入将近二十万吧。”接下来,韩光莹有着自己的打算:来年,收拾村后闲置空地,打造“老家寒舍”小花园,对外销售盆景栽培、木雕,又多一条创收路。
在韩光莹带动下,10多户乡亲开办民宿。在老家寒舍旁边,有一家叫“易田铺”的民宿,主人叫韩光礼。起初,房子是土坯房,一直闲置,无人问津。在韩光莹的帮助下,韩光礼把屋里屋外进行了修缮,如今,家具家电、网线、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
“现在一个月至少有4000多收入,比原来日子强太多了。”韩光礼高兴地说。
田铺大塆群山环抱,一排排土坯房错落有致。漫步在村里,路面干净,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齐全,处处是风景、路路皆景廊,宜居宜游。
“我们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在‘全域旅游、全景田铺’上做文章。”新县田铺乡副乡长徐再志介绍,旅游发展带动脱贫户发展民宿、农家乐,目前有旅游从业人员1800余人 ,户均增收4000余元。
“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乡村旅游‘串珠成链’。”近年来,新县按照“魅力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生态旅游模式。
“我们立足‘红绿古’优势,千方百计促脱贫户稳定增收。”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成光介绍,全县打造“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品牌,带动3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321户脱贫户实现稳定脱贫,84.34%的建档立卡脱贫群众在全域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今日的田铺大塆已成为大别山里一个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极具魅力的幸福山村。
冬至,孝心护理员为留守老人包饺子。苏振耀摄
做好成效巩固 民生福祉有温度
在巩固脱贫工作中,如何增进特殊群体民生福祉、拓宽特殊群体增收路径是道难题。
新县“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问题突出,老龄化人口占总人数的16.8%以上。如何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守住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关键一环。
冬至,寒风凌冽,万家团圆。在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张大姐家,五六个身穿红马甲的孝心护理员忙活着,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碗里刚盛满的饺子正冒着热气。
这些穿红马甲的孝心护理员,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冬至这天,他们自发组织给村里的留守老人包饺子。“早上五点多起床和面、盘馅儿,因身体原因来不了的我们给送过去,今天送了33户,还差一户。”孝心护理员方明菊热情地说,“给老人尽孝心,我们有动力。”
为解决“三留守”难题,新县探索戴畈养老模式,围绕“留守妇女就业不出村”“留守老人日间照料”“留守儿童日常关爱”,解决老人、孩子实际需要,还能解决留守妇女再就业问题。
“去家里啥都干,跟亲闺女一样,还有人唠嗑,心里可舒坦了。”提起孝心护理员,村里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
“农村人能做好农村的事,留守老人需要有温度的帮扶。”信阳市民政局派驻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原第一书记陈孟辉说,
村里将60岁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及80岁以上的老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通过专业培训,“留守妇女”照顾“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每周2-3次,通过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多项服务,开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按照每月750元标准,定期结算护理员报酬,提高留守妇女家庭收入。
“享党和国家的福,家里危房改造了,厕所也盖好了,住院看病国家给报销,还有人照顾,党的政策好着嘞。”说话间,箭厂河乡戴畈村付洼组81岁的吴玉梅老人脸上笑开了花。
目前,新县已建成188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19815名老人享受服务,带动914名留守妇女就业。此外,还为6405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1-10月份高龄津贴342万元。
此举,完善了乡村治理模式,解决了农村特殊人群养老问题,在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冬至的夜晚,宁静祥和,月光下的戴畈村,格外美好。
光山县万亩油茶产业园。黄晓婉摄
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助推乡村振兴
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在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产业基地,一片片油茶园沿着丘陵起伏,满眼翠绿。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油茶既是光山优势产业,又是生态产业,以生态为保障,以产业促增收,数字经济赋能,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带动脱贫群众致富增收。
杨长太是光山县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短短几年,他从最初的贫困户,到农场主,再到如今的农场党支部书记,实现了“三级跳”。
“这段时间线上销售农产品达到20多万元。我们成立了产业联盟,通过线上平台销售,把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销售预计突破500万元!”一见面,杨长太就兴奋地说。
数字赋能,产业兴旺。让最源头、直接参与种养殖的农民参与到电商中来,并在产业链上受益,是光山县的发展思路。今年4月份,该县人民政府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以“光山号”作为核心抓手,提高“政务协同”数字化能力,大力发展产业,服务群众。
在“光山号”上,小到9.17元一颗的油茶树,大到1500元一亩的有机稻米,皆可认养。通过建立“政府+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合作机制,让农户感受到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创新科技,助力产业振兴。杨长太还通过“光山号”小程序里的认养农业专区,将农副产品进行预售。“消费者在专区花26元认养一只鸡,那这只鸡就是消费者的。我就是代养,鸡吃的是啥,每天跑多少步都可以在线查到。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周转难题,也能使消费者吃得放心!”
让科技为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光山县以乡村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与管理智能化为主要抓手,正在探索一条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之路。
此外,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光山打造了油茶、麻鸭、虾稻米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目前,全县在多个电商平台培育发展网店2万多家,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是实现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乡村振兴,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今年,光山县还出台了《2021年全民油茶实施方案》,明确以25个行政村为重点,每家每户房前屋后栽植一亩油茶,全域铺开。
在巩固脱贫成效上,有何具体的实施办法?信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谢文龙介绍,按照“12345”工作思路,我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条底线、发展两大体系(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和帮扶体系)、落实”两不愁 三保障”政策、按照“四不摘”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弘扬大别山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河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