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评论

95万能买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是谁助长了买名之风?

发布时间:2025-10-18     浏览量:11
“95万就能买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公开披露的这个信息,立马引起全网热议。甚至有人担心,饶毅这么做会断了他人的财路。

事实上,花钱买外籍院士,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有心人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就可以发现,早在去年5月,红星新闻曾就网络一篇《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文章做过追踪报道,并引用相关人员的话说明,“欧洲自然科学院对于申请者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认定为院士的中国籍成员,也不会收取年费”。

但为何时过一年多以后,这一话题能再次引发人们热议呢?

首先应该是这个话题是由名人引起。作为被称“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就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美国,在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又因为他出色的表现及研究成果,于1995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后,毅然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并作出一定成绩,又因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落选,“下定决心永远放弃院士资格并对外界发出战书‘10年后,再来看看,有多少院士的科学工作超过我’”,曾引发一波热议,已经成为名人的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公开,并就“95万就能买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发表评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次恐怕在于,得到外籍院士头衔,从40万元提升到了95万元,如此价格上涨,也是引发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

青锋注意到,从去年到今年,花钱就可以得到院士头衔的当事机构,并非一家。去年被公开花40万元就可以得到外籍院士的头衔,是“欧洲自然科学院”,而今年找到饶毅让其申报的则是“国际欧亚科学院”。尽管科学院的名称有了变化,但实质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那就是花钱就能得到所谓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头衔。

尽管有解释说,让参选者花的钱,并非是买头衔,而是提供咨询服务的费用,但却让人不得不反思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让外籍院士的价码升这么高,而且是逐年飙升?

除了一些机构利用所谓的咨询服务,借洋人名义赚钱外,最大的原因恐怕在于多年来某些国人头脑中存在的唯洋是举,唯学历是举造成的恶果。

青锋承认,一个人学历的高低,代表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绝不能代表一个人知识水平、科研水平的高低。

遗憾地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单位选人用人并不是看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只注重其学历高低。甚至当一个环卫工还要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或者同等学历下,还要看是否留过洋,喝过洋墨水。

毫不客气地说,现实中,有些被称之为的海归,也就是国外留学归来的人,尽管文凭学历不低,但其也只不过是混了个文凭而已。而这些混文凭的海归,则给一些所谓的咨询公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或许也正是如此,一些所谓的咨询服务,便从帮助一些人海外混文凭,发展到赚所谓外籍院士的钱这个高度上来。

但令某些咨询公司没有想到,他们这次误打误撞碰上了饶毅这样的强人,不仅被曝了光,还被调侃95万就能买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太便宜,是不是不值钱”,“直接把学术圈的遮羞布撕得稀碎”。

不过倒好,透过这一件事,大家都应该从唯洋是举,唯文凭是举的坑里爬出来,做到真正唯真才实学选人用人,让花钱买文凭,花钱买外籍院士者没有任何腾挪的空间。

版权所有© 郑邦真品品牌防伪网 2024    京ICP备2023022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