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漫漫人生、悠悠岁月,走过了一个个非比寻常、意境深远的春节,值得纪念、值得庆祝......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意味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深耕播种、希望实现的肇端。如何过和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记忆中还有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不知为何现在不提了)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
打记事后,这些庆祝活动在家中每年反复进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进入腊月,全家上下就开始围绕春节这一主题,忙碌起来。
扫房子、洗被褥、沐身体、新衣服、蒸年馍、粘窗花、贴对联、放鞭炮,喜气洋洋......一个不少。记忆中年画最可爱的是一个头扎小辫子、身穿鲜艳古装兜肚、怀抱一条大红金鳞鲤鱼的,象征多子多福、年年有余......
家里蒸的年馍正宗传统,花样繁多。有甜咸两大系列。甜的以白面馍插上红枣为主,北方地区红枣是广泛种植的干鲜水果,而且补气补血、滋阴壮阳,深受人们的喜欢。
年馍的形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鱼状的白胖馍龙,“龙”的首尾各插一红枣,大年除夕全家分吃时,家中大小儿子分吃收尾,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有始有终......
像传统的花糕,在我们这里改良为多个变种。有馅是枣泥、豆沙的小包,意味生活甜甜蜜蜜;有筷子夹成鲜花形状花蕊间插了红枣的“枣花”,意味日子先花似锦;有表面涂抹了白糖蜂蜜水、小老鼠装的可爱小馍,意味好的开局(鼠是十二生肖之首)。
咸味年馍相对颜色单一,有油卷、花卷、肉素包子、馒头几种。油卷是面片抹了菜油、芝麻卷成层层卷装蒸制;花卷制作方式与其相同,只是面用了白面红薯面、高粱面、玉米面几种,蒸出来白红棕黄层层相间,煞是好看,而且粗粮细作、营养全面。
家里包的包子,肉的一般是韭菜猪肉馅,酱油五香粉葱花姜末蒜蓉、反复搅拌盘馅,出锅时香气四溢,咬在嘴里,辛辣浓香、顺手流油......素包子是韭菜粉条油炒过的鸡蛋花作馅,蒸出来更是别样一种滋味——有黄有绿、色泽明丽、清香扑鼻、清新无比......此肉素包子只有儿时在父亲单位食堂和大学时在教育学院南院校区隔壁的山东大酒店的才与之有的一比!
馒头是家里蒸的年馍的主力,要有几百个之多。从初一到十五,全家熘了若干,就着蒸的扣碗,甜咸搭配、浓淡相宜,吃着过瘾、很是下饭......
家里蒸的扣碗堪称一绝。故乡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厨师之乡(不再命名其他地方),饮食传统土壤丰厚,属我国川鲁粤扬四大菜系之最大菜系鲁菜(北至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东及黄海岸、南达长江畔均属鲁菜范畴)的亚种豫菜根基。
腊月里几百个黑陶小碗盛了炸好的酥肉莲夹、排骨丸子、鸡块鱼块、豆腐条子肉、面筋香素鸡......置于厨房案板(卸了三块门板作的临时案板)之上,上盖笼布,待到饭时,取了几碗放入花椒大料、腐乳葱丝、姜片蒜块、尖椒料酒、生抽味精、咸盐白糖......上了大锅笼屉蒸了,咬一口大白馒头,食之味美、妙不可言。
春节,在美食享受中庄重升华起来......
人活一世不仅在于吃,还要有礼节和仪式感,否则与猪狗无异。这种礼节的表现、仪式感的形成过程就是拜年。
传统习俗是,初一在婆(男方)家、初二回娘家、初三鬼节上坟祭祖拜先人、初四到初六走亲戚......
祖父早逝,我没有见过,奶奶从1958年就来郑州帮父母带孩子,初一就在自己家过。初二是重点,去姥姥家过年。
在这个城市我们只有一家至亲,就是姥姥舅舅家。1942大灾荒年,舅舅跟姥爷逃荒到这里,认识了同样慌不择路逃荒来的父亲,大爷带着年幼的四叔一路向西在古城西安找到了归宿;父亲留下来给一对日本夫妇打小工,找到了营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家后来都在这儿扎下了根。
每逢过大年,我们要在舅舅家聚一聚。住的很近,是前后街。出了我们街口向右拐,首先是工农兵饭店,真材实料、美味飘香,西安红旗机械厂采购员的四叔出差经过这里时,曾带我进去吃过一次云吞面,唇齿心头皆留香!
然后是一个深宅大院,小学放学后从破败不堪的大木栅栏门的缝隙向里面窥探:摇摇欲坠的楼宇淹没在一片连天野草中。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军统大特务的外宅,他经常在这院子里和八姨太吃喝嫖赌、荒淫无度......万恶的旧社会!
再向前是一条两侧是民居围墙的小街道,约100米处——是市千斤顶厂。虽是个街道小厂,弥漫着机油气息、地上油渍斑斑......但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曾先后视察这里,厂里墙上有两位首长与厂长、一个省劳动模范老大娘亲切握手的照片。
厂子对面是水管(水龙头),那时候洗衣服、做饭等等一条街都公用一个水管,水管后面是一排两层红色小筒子楼,是房管局的公房。住户一家的女婿长得憨呆可爱,人品很好、每逢节假日邻人都会看到他扛着点心、蔬果来看望丈母娘。此君后因在《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咱们的牛百岁》等影片中精湛的演技,两次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影帝大奖!真是大善善于微、大隐隐于市啊!
到了姥姥家,先是磕头作揖、拜年领压岁钱。姥姥一般是从黑色连襟棉布大袄里哆哆嗦嗦摸出个小手绢包,从里面点出1、2毛钱交给我们,然后就去和妈妈妗子忙碌着做饭了......
繁忙的煎炒烹炸后,因为人太多,大人们坐了大桌子,妈妈和妗子在姥姥床前摆了个小桌,铲了花生米、豆腐干、调莲菜、拌木耳几个凉菜,又放了条子、酥肉、莲夹、丸子几个扣碗,让我和五姐、五表哥几个小孩儿吃。看着大人们觥筹交错、吆五喝六、热闹非凡,我很不高兴!虽然手一直紧攥着兜里姥姥偷偷多给的五毛压岁钱......
撅着嘴虎着脸掉着泪不吃饭,与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极不相称!家人们很快发觉了,表姐赶紧到别屋取了五表哥的两本小人书塞给我说,不哭了、不哭了!五表哥却委屈的嚎哭起来。我内向胆小,羞涩的说,我不要。推辞下,表姐只好把书交给五姐:“五妞,你拿着,你们回家看吧。”
向家走时,一路上我就惦记着那两本小书。到了我家小院的胡同口,胡同很窄只容一人通过,我跑到前面,大喝一声:把画书给我!五姐觉得不可思议,还是委屈的把小人书给了我......后来我落下了“门里虎”的“美名”。
之所以有这种狗急跳墙之举,是因为自幼酷爱读书,最初接触到、受教育的就是小人书,可以说爱书如命!
小人书学名“连环画”,在我们这儿也叫“画书”。
不同时代、每个年龄都会有不同的乐趣,在我们儿时小人书就是快乐的天堂。
初喑世事,奶奶的宠爱、爸妈的关怀、馍菜汤间流过的一个个日子,小人书就是带给我们更广大世界的唯一希冀......
刚开始是三姐抱着我在家里昏黄的灯光下,翻看一页页有画面的小书,讲着书中的故事......我就不再和家人无事生非的哭闹。
有趣生动的画面、离奇新鲜的情节让我受到了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好奇,总想着办法得到更多的小人书,比如缠着爸妈买、比如拽着哥姐要、比如向小伙伴借、比如......就像后来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一样.....
第一本留下印象的是《闪闪的红星》,书中那个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克服困难寻找父亲的少年潘冬子......尤其是书中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洇在棉袄里送给游击队、把情报送给游击队、勇敢地砍死了睡梦中的地主恶霸胡汉三等情节,是我心中最初的榜样和偶像。
等到看了电影,能够体会和感动于故事的内涵和插曲的嘹亮,已是上小学高年级时的事情了——“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 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 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有几本画书让人感觉世界的奇妙变幻:
改编自柯南道尔小说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黑色调为主、阴森恐怖,讲述了神探福尔摩斯深入遇害富翁庄园、勇斗猎犬、抽丝拨茧,最终擒获犯罪真凶的故事,福尔摩斯的睿智、罪犯的凶残,特别是那条大黑狗呲牙咧嘴的画面让我几夜无眠。
冯志老师同名长篇小说改变的《敌后武工队》展示了1942晋察冀冀中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小画书中魏强、汪霞、贾政等武工队员机智勇敢;哈巴狗、二姑娘、刘魁胜等汉奸活灵活现;松田、坂本等日寇狡诈多端;闹车站、杀坂本、捉松田;还有魏强和汪霞若隐若现的爱情隐线......堪称革命浪漫主义创作之经典!甚至超过了我对另一经典——《铁道游击队》的酷爱!
还有一本,叫《大雁山》,我辛苦积攒了一年零花钱在德华街新华书店买的,封面是一个八路军挥着驳壳枪怒吼的画面,买回家没舍得看,放学后玩耍中不知被哪个小同学(估计是李晓三或者赵小二)“窃”走了,按孔乙己的说法,读书人叫“窃”不叫“偷”......翻遍家中所有角落、没有找到、痛彻心扉!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本小人书,认真研看,却没有了儿时的感觉了。
有时候为了得到小人书不仅是偷窃了,甚至是抢!这就是小人书的魅力。
中学时,文化产品已不再单一,歌带、录像、游戏厅已逐渐充斥于街头和人的思想。小人书被动画片全面取代已是历史必然。尤其是电视的广泛普及、电影市场的逐渐低迷不得不大众化,由静态无声的画面过渡到动感的音像效果,小人书与其竞争是不可比的。
此间有过度。曾经一个同学把一本新型小人书在我面前手拨着、快速连续让我看完,刹那闪过的连续画面就是动画片......
其实,我国动画片一直都不差,《小蝌蚪找妈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神笔马良》都曾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等的顶级大奖,且给一代代儿童赋予浅显易懂、深刻形象的教育意义、留下了难忘的心灵陪伴和美好记忆;
只是后来90年代前后,东瀛日本重金延揽中国优秀的小人书画家造就了日本动漫的腾飞时代,以《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等开始,直到现在的加菲猫、天线宝宝......逐步占领了国际市场......再后来,好莱坞以高科技、高投入打造出三维动漫,活灵活现,更进一步。世界发展的真快!
但是任何领域在短时间内都不会被完全取代,比如我曾经在疾驰的车上和一位思维灵敏的兄弟聊起广播,他说,“无论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再强大,几十年间广播都取代不了。”我问何以见得,他说,“就像我开着车,不能看视频类的、只能听广播,因为看视频不看路不安全啊!”我,恍然大悟......
任何领域、任何时代的任何传媒都有他的受众、市场和关注度,认真做,好的产品就能起到好的作用。反之则可能是一种失职。
确是如此,很多年后,我作为市“扫黄打非”和“维护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参与了“集中打击校园周边非法出版物和口袋书”的工作。触目惊心,口袋书就是我们儿时的小人书,当时已被外国敌对势力控制的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买通作者制作的充满黄色、暴力、病态的内容,极具诱惑性,杀伤力很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谁塑造人、塑造什么人、怎么塑造人”,这是摆在每个社会工作者和有良知的人面前永恒课题!童年的小人书曾给过我们很好的答案。
只是在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目不暇接的状况下,我们不能迷失。只有以淡泊名利的心态、以勤奋努力的姿态、以不断学习进步具备的能力、以更加优秀的人类文明创造成果,才能争得思想领域、才能不负过去、不负现在、不负未来!
随着慢慢长大,春节在不断加入新的庆祝内容,比如看电影。
这个城市曾经有很多家电影院,仅在家住的四周方圆一公里之内就密布着东方红、二七纪念堂、德华、郑州、铁路文化宫、南关、陇海、大戏院、太康、八一八、铁机俱、铁分俱、3519 军需俱乐部等13家电影院。
南关,是对过去郑州老城南门附近区域的俗称,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老城区。曾经聚集着烟厂、国棉二厂、铁路印刷厂、轴承厂、电磁线厂、木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郑州15中、30中、郑铁1中、郑铁5中、东三马路小学、三益街小学、郑铁一小、第三人民医院等学校、医院;生活配套设施当然少不了电影院。
东三马路向东过了熊儿河,最先有家南关电影院,常去看电影,因为爸爸单位木材公司发的票定点都在那里。
这年春节初一一大早,同学李晓芳和袁琦就来找我,我们走路去南关电影院看电影。那天放的是《神秘的大佛》。
这部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悬疑惊险动作片,由刘晓庆、张顺胜、管宗祥、葛存壮等出演,于1981年上映。该片讲述了解放前夕,在四川乐山,以海能法师、梦婕和归国华侨司徒俊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保护佛财的故事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片,开创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 。
虽然不是专业运动员,但刘晓庆、葛存壮等认真演出,一招一式很像回事,引起了观众共鸣,活泼好动的袁琦在电影院里看着跟着比划;当时对刘晓庆也有好感,因为这部片子的梦婕和《小花》中的形象,是中国传统知性美女的代表。片中“怪面人”的设定灵感来自川剧中的绝活“变脸”,是这一传统绝技首次搬上银幕,展示给世人。
这部电影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直接带动了乐山旅游业的启动和发展,和《少林寺》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三时,爸爸单位又发了票,是晚场。我约了晓芳、袁琦放学后去看,他俩已经骑了自行车,离开学习环境的压力和烦恼,带着我一路说笑着往那赶。快到路口时我说错了方向,我们在一个建筑工地转了一圈,等到进场时电影已经开始了。
这场是萨仁高娃主演的《杜鹃啼血》,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讲的是1932年河南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孤儿小鹃子一路行乞来到大别山区,不料途中遇上了凶猛的豹子,幸被年轻猎人许强搭救。许母可怜鹃子无家可归,便收她为义女。几年后鹃子与当上了红军自卫队长的许强成了亲。后红军撤离大别山区。1942年听说许强带着游击队回来了,鹃子冒着风险前去镇上探亲,却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极度悲伤的鹃子又遭到匪军的严刑拷打,并被卖掉。好心的木匠杜春友买下了她,等鹃子苏醒后,把她放回家。为打听许强的下落,杜春友陪鹃子来到游击队曾经活动过的落儿岭。得知了许强跳崖牺牲的死讯,许母劝导鹃子改嫁,鹃子始终不从。1943年,日寇进犯大别山,在炮火中许母负了重伤。临终时,她要鹃子和春友结为夫妇。鹃子和春友满足了老人的遗愿。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被误认牺牲、已是解放军团长的许强又回到家乡,走到鹃子和春友面前。在一次迂回战中,敌人在许强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鹃子、春友得到消息,不顾危险赶去给许强送信。许强安全突围,春友却中弹身亡,历尽坎坷的鹃子也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故事情节曲折、拍摄场景美丽,萨仁高娃也是当时最当红的影星,演技质朴逼真。但出场后,我们一致感觉太枯燥,可能是90分钟的剧情涵盖了十几年的激烈斗争和感情历史,迫于想把故事讲圆满,反而落于干瘪的俗套了。
高二那年,有天晚上妈妈说,“你陪你爸去看戏吧。父亲年龄大了眼睛出了点问题,黑天看不清路(现在想应该是散光)”。安全起见出入已不再骑车。在南关电影院东隔壁新盖好了陇海影剧院,就是去那里。
影剧院与电影院的区别是舞台大而深,不仅可以放电影还可以演出戏剧、音乐晚会等。我本不喜欢看戏,但还是很高兴的陪着父亲走路前往。
那天是越调皇后毛爱莲演的《白奶奶醉酒》。她的表演俏而不泼,蕴而不涩,细而不繁,十分注重眉目传情,手袖传情,举止传情,而且传得适度适中,不欠不过,恰如其分。再加上她独有的“夜风吹动银铃响、山中飞泉鸣叮咚般”的大段唱腔,让人看了听了真像吃了一顿美餐,余香不散。陪父亲看着戏, 我说,“该分文理科班了”,让他给出主意,他想了想说,“选你自己喜欢的”......
还是选了理科,考的也不好,后来上了师院,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在学校恰是东三马路上的15中,当时已经改办职业教育,是郑州市第一职业高中。
学校建于解放初,师资队伍老化严重、周围环境混乱嘈杂,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学氛围沉闷无比,工资奖金非常之低,很多老师有气无力。一批批新教师的到来,给学校注入了一些活力。
我课余时间喜欢打排球,也没球网和场地,就拿个排球自己垫来垫去......慢慢有10几个年轻同事先后加入进来,我们一起围圈打球只是图个开心。有几个同事开始喜欢我。
学校只是从我上两届才接收新教师,所以大家年龄接近,青春年少,谈的来。有天华老师约我到老教学路后面。那里是一条临着后面居民围墙、很长的巷道,灰色砖墙上长满了青苔,发散着潮湿的气息。
她说,“办了南关电影院的月票,我们以后一起看电影吧?”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者感觉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很艰难的婉拒了......人一生就是要找自己喜欢的......
再后来离开学校,机关在西郊,就和陇海、南关两个电影院,没了缘分。
一个在部门短期实习的大学生小王很机灵,毕业后给我打电话说,我到陇海集贸市场上班了,闲了来玩啊老师......
从他嘴里得知,曾经的陇海和南关两家电影院随着城市改造,被大众出租车公司兼并买下,原来那块地方改成了集贸市场,以另一种形式为周围的群众服务。
电影院墙外的那条小河,经过大力改造,已由原来垃圾满岸的臭水沟变成绿树成荫、繁话似锦、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的熊儿河公园了......
喜欢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努力......
青春年少、恋爱季节,虽然拒绝了华老师的好意,还是涉入了爱河......前女友王老师打电话说想见见面,就去铁路文化宫吧......
铁路文化宫全称是真州铁路工人文化宫。位于陇海路铁路立交桥与苗圃街交叉口。说起这个城市就绕不过铁路情节,上世纪初北洋重臣张之洞用手在地图上一点,卢(沟桥)汉(口)铁路从此经过,不久陇海铁路又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延伸过来与之相会,至此,奠定了真州作为中国铁路大动脉的核心枢纽地位,风雨百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的点点滴滴。
真州铁路局曾管辖豫、陕、鄂、湘四省,真州、洛京、西安、武汉、安康五大分局,亚洲最大的编组站真州北站、最大的货运站真州东站、全国人流量第三的客运站真州火车站......地域辽阔、规模庞大、运力超强,最多时在职职工达35万人。
在城市老城区最早的东西主干道陇海路中段,真州铁路局周围方圆3公里内辐射遍布铁路系统众多的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医院、礼堂、俱乐部、体育场等后勤服务设施。铁路文化宫是文化服务设施的核心。加上斜对着的铁路边真铁工俱(工程段俱乐部)、京广南路铁路局东墙外的真铁礼堂、西面斜对面的3519俱乐部、不远的京广北路西工房真铁分局俱乐部,电影院就簇拥了5家。
铁路文化宫像省文一样,是综合文化设施,顺着立交桥栏杆旁那条小路上的大门进去,路两旁是高大茂密的几十棵大法桐,小路尽头豁然开朗,广场上有休闲的石桌石凳,跷跷板、滑滑梯、蹬腿铁车、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械。
广场东侧有歌舞厅和露天大舞台,西侧是电影院。电影院正门仿北京人民大会堂建造,四棵机制灰色花岗岩圆形石柱撑起门廊、依次排开,之间是紫红色清漆大门。进了门有个大厅,两侧分别是售卖汽水、瓜子小食品的柜台和文化宫简介展墙。
和这里的渊源不只是因为王老师。小学时不知何故,有次包场电影居然不是定点的学校隔壁东方红(百花)电影院,全校几百名师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下午,舍近求远、列队来到这里观看电影。后来听说是铁路以东大面积停电了。
真是到哪个山上唱哪首歌,巧合无处不在,那天铁路文化宫看的是朝鲜进口战争片《火车司机的儿子》。讲述了朝鲜战争时期,在敌后铁路线上的两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敌人展开了斗争,终于完成了破坏敌人铁路运输的光荣任务,为朝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故事。
片中几个孩子在逃跑中上了房,机警的抽掉追赶上来的美国鬼子兵的楼梯,把他摔了个半死、又顺手抢了他的冲锋枪,后来懂得这是我们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主角火车司机的儿子,平端冲锋枪在奔驰的列车上对着追来的美国大兵一通扫射......这些经典镜头伴随着电影主题曲“奔腾的岳川江掀起千重浪 雄伟的金刚山怒目挺胸膛 我们是火车头少年近卫军 拿起枪去战斗赶走美国佬 同学们团结紧抗击侵略者 要发扬勇敢精神越战越顽强......”嘹亮的歌声,让我们热血沸腾,每个人都涌动着一个少年英雄的初始梦想!深刻在脑海里......
上班后认识了女友王老师,她是在文化宫隔着铁路那面的真铁一中上的高中。有个寒假里,我们在大街上转了很长时间,来到了铁路文化宫。
在后面高大的围墙上面,一列绿皮火车喷着白烟轰隆隆呼啸而去......
围墙下面,她用力蹬着健身铁车的转轮,说了她的故事:
上中学时,离铁路北站的家太远,每次放学回家就为挤公交车发愁。她虽然身材高大看着壮硕,性格却柔弱。有次挤车人多,被挤下来磕破了头......后来学会骑自行车,漫长的路途时常让她感到孤独。这就是她每天下班都要我陪她骑行回去的原因。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人们都渴望去找到一个心灵的陪伴,理解、包容、信任、互动。虽然很难遇到天长地久般的这种伴侣,但遇到了,就尽力把过程长久些......
在那条每天送他回家的漫长路途上陪伴骑行了6年,还是结束了。这次春节一大早,她突然约我在铁路文化宫看电影,是因为和爱人有点小矛盾,想出来散散心。
买了票看了成龙的贺岁大片《白金龙》:超级警察陈家驹(成龙)获CIA委派调查一个国际性核子武器贩卖集团,警司骠叔(董骠)与他均以为这是一项简单任务,怎料,驹在跟踪疑犯徐杰时,误打误撞到达了乌克兰核子导弹基地,并目睹杰在雪山与买家交易,驹此时遭对方发现行踪,惟有以雪板展开雪地大逃亡,可惜失足坠进冰湖,幸得俄军救回一命。
家驹复原后又被俄罗斯上校Gregor派往澳洲水族馆寻找杰的妹妹Annie(吴辰君),刚到唐人街即又被追杀,陈终于明白,Gregor上校正是幕后主谋……
成龙和唐季礼凭借该片荣获多项地区电影大奖;上映后刷新东南亚多国票房纪录,为当年华语片全球年度票房冠军,并打破《红番区》创下的香港历史票房纪录,成为20世纪香港票房之最。
看着电影知道了她和爱人为家务琐事烦恼,就借着片中的情节为她排解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不仅是金戈铁马、叱诧风云、更多的是鸡毛蒜皮、污水垃圾,多互相理解吧,时间长了适应了就好了”......
看完出来,望着情绪好些的她骑车离去的背影,传呼响了,是女友李冰冰老师。忙在文化宫大门外卖报纸的电话亭回过去,电话里银铃般的说,“在哪里?请你看电影吧!”我说,“好啊,真巧,我正在铁路文化宫门口哪”。
相识一年,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口无遮拦、互相调侃,这次居然看电影也这么同频。不一会儿,她过来我们又看了《白金龙》,吴辰君穿着泳衣从鲨鱼馆美女出浴一般出来,接成龙给她帮助保存的原子弹时,身体弹抖了一下,她说:“眼都直了、别流口水啊!”......
看完后,我们到斜对面铁路高桥下的那家桂林米粉店共进午餐。这家店也算传奇。还是头两年在西面铁路家属院正对小九美容美发学校租了临街民房开业就生意火爆的那家。原因是他家的麻辣鸡爪、鸡头、鸡翅真是好吃过瘾;炒河粉也鲜香利口,再加上清淡的南式鸡蛋汤:清澈见底的汤中有打碎的黄白色鸡蛋碎浮在绿色的几根小白菜上,滴了一滴香油......
每天中晚两餐他们都会卖光6大铝制洗衣盆的卤菜......不出一年,小胡子老板蓝中山装就换了黑西装、嘴上叼的烟从2元多的散花变了10元的红塔山;老板娘原本空白的手指上戴上了3个大金戒指。
食客众多、不得不扩大经营规模,就改到陇海路过街高桥下面的铁路工程段(公司)租了房子,装修的高档一些,有了小圆木桩做的门头和霓虹灯,继续营业。
我们要了6个鸡翅、10个鸡爪,牛肉、鸡蛋炒河粉各一盘、一份鸡蛋汤、小瓶二锅头、一瓶可乐,开心的吃喝起来。这时经济条件已有所好转,可以请女友吃些好点的了。快吃完时,她莫名其妙的生气走了。1年是恋人间最不稳定的时期,审美疲劳,发现了对方很多缺点、又渐渐失去了开始时的冲动和新鲜感......这时撵上去劝是无意义的,只能等自己冷静下来。
有点沮丧的出了饭店,站在门前高高的台阶上,传呼又响了——是伊佳妮老师。我们在一个偶然而浪漫的情况下相识,互有好感。电话里她问我,“有时间吗?一起看电影吧。”我说,“我在铁路文化宫门口”......
这是一天连看第三场《白金龙》了,成龙大哥知道了一定非常感动。
进场时收票大姐已经熟识了我,热情的说,“你又来了”,心里肯定想着,一天看三遍电影、还带着三个不同的漂亮女孩子,这是什么人啊,一定是个大流氓......我不是流氓。坐在氤氲着暧昧的黑暗中,我们尽量克制着冲动、保持着距离,两人都是很理智的人。
电影情节已烂熟于心,有的镜头忍不住给她提前剧透,赢得了她搂着我腰频频赞许:“知道你聪明不知道这么聪明,预感这么强!你可以当编剧啊。”我心里其实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正在观看的《白金龙》女主角——“美人鱼”吴辰君......
阴差阳错、情由天定。在这个春节寒冷而温暖的日子里,一起陪伴看了三遍《白金龙》的三个女友,最终,我们都没有能走到一起。李冰冰的这次也是第二次莫名其妙的和我生气,这次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那次是她感觉两人太好、体验下闹别扭的感受;这次却是两人感情出现裂痕的一次显现。
人类一生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情”字,父母亲情、姊妹深情、朋友友情、男女爱情、工作热情、家国心情、岁月柔情、大地恩情......
遇见了就不容易,珍惜吧,即使大多要无奈远离、放手、失去......坚守着的每个美好过程和片段,链接起来就是时光的永恒。
在每一个时光里,让我们温柔以待。尽力去做、尽力就好......
即使前方是不可把握的未知和不测......
2002年初春,受党组委托,带领团市委“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进驻豫西山地的登封君兆李庄村。那年春节前,常书记带领机关全体同志到村里进行大走访大慰问活动后,随行采访的记者朋友中,女友田晓霞单独留下来作一期深度系列报道,天有不测风云——那夜突降大雪,两人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几个日日夜夜......
正发愁回不了家过年,第四天早上峰回路转......
大概10点时,乡里包村李庄的白乡长,穿着白鸭绒袄、仰着粉白的笑脸,踩着雪野一步一滑、小心翼翼像只企鹅样,进了校园。寒暄了几句,她拨通乡里杨书记电话,电话里杨书记说:“敬业的人让人尊敬,为了俺这穷山僻壤,遭罪了你。这大雪封山也不能困住咱喽,我让司机装好了防滑链,白乡长去送你们回城里。记着,正月22咱乡一年一度的社火,现在就正式邀请你来啊”......
车开不上来,停在山下水磨湾,村主任天理帮晓霞提着拉杆箱,几个人顺着山坡步行下山,雪后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放眼四野,千里冰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旷神怡,好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路边有的小树居然悄悄吐出了嫩芽,从白雪薄被中探出浅绿的小脑袋,有几只花喜鹊跟随、盘旋着快乐的啁啾婉转。竟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境。
下着山、白乡长挽着晓霞胳膊亲热的拉着家常,一语双关地问:“我们张队是不是可(很)好啊?”!晓霞羞涩的回道:“都知道他很好呀”......
正月21那天早上,喊了队员春阳坐着长途车回了村里。第二天要参加乡里的社火表演。提前和交通局史支队长联系,他已在村里,交通局驻村的红石头沟离李庄很近,第二天坐他的车去。
君兆街里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派出所民警和村里的民兵不断把潮水般的人群驱赶到路两边。乡政府大门口搭了主席台,钢筋棍支架、长木板铺台,垂挂了深绿色呢绒布及地摇曳。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大红条幅主会标——“郡望乡癸未年新春民间文艺汇演”。
工作队长回来的不多,除了我和史支队长俩,还有报社杨总编、广电局宋局长、公安局冯支队长、职业病防治所李书记。乡党委杨书记热情的招呼下,大家相互拜了年,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赵乡长主持大会,先是介绍与会嘉宾,介绍了我们几个后,接着是台上坐的原籍君兆的领导、名人,多是县里各局委、其他乡镇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还有几个书画家、沙雕大师、泥塑非遗传承人等,约30多位。春阳拿着傻瓜相机在台下人群中窜来窜去、换着角度忙不迭地照相。像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绢》中武田铁矢饰演的花田钦也......
正式开始!从君兆主街省道那个大入口,21个村的演出队,乘着排好队的大卡车人山人海中开过来。第一车是杨沟村的大鼓队,十几条壮汉穿戴着舞狮子那样金黄色绸子压银边的服装头巾,锣鼓喧天的开到主席台前站定,“咚咚锵、咚咚锵、咚里个咚咚锵”,响彻云霄,把现场气氛“锤”向了高潮!
后面各村的队伍都身着节日的盛装:有才子佳人、官衣官帽的古装戏服,浓妆艳抹、粉面俏脸的唱着《西厢记》、《卷席筒》、《二奶奶上轿》和《七品芝麻官》,引起阵阵喝彩......
有穿着比基尼描眉画眼的时尚青年男女(惊叹他们也不知道冷之余,顿生敬佩),随着震耳欲聋的打击乐音响放出的伴奏音乐唱着流行歌曲《潇洒走一回》、《跟往事干杯》、《在雪地里撒会野》、《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又引起强烈骚动、口哨四起......
青羊沟村的豫剧表演《朝阳沟》开过来了,“青年知青银环”在主席台前放声高唱: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 胜利的消息
农村是青年人 广阔的天地
千条路我不走选定山区 选定山区
离城市到农村 接受教育
同学们 走了一批又一批 毫不犹豫
妈呀妈 你何时同意让我去
恨不能插上翅膀飞
你呀你 我写信催你不见你
难道说 你县里没有邮局
桃花谢梨花开杨柳飘絮
一转眼又半年我又愁又急
......”
这个名剧取材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本县境内的真实故事,婉转动听的曲调、风趣活泼的台词、独特形象的地方色彩、积极向上的奋斗故事,曾轰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喝彩声响成一片,新年社火直达巅峰!
看着演出和台下攒动的人头,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下的噪杂繁闹中,杨书记附耳过来,认真地说:“这是咱这几十年的风俗了,办完了这场社火,咱乡群众这个大年才算是真正过去,开始新一年的春耕生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辞旧迎新、新旧交替、日月轮回、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望过去、抚今追昔......
春节,是一次欢聚、是一慕大戏、是一场盛宴、是一轮新日、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记忆中、深深镂刻着浓郁的青春靓丽、人间静好和家国情怀!......
作者: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