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相聚以追爱和交友为主动因和表现方式,高中阶段异性间的相互吸引已不可抗拒,顺水推舟、就坡下驴,有了感觉的男女同学开始各自发挥特长、用不同的方式取得对方的好感,进而建立更亲密的男女关系;同性之间动力没那么大,当时经济条件又有限,相聚较少而且多以坐在一起闲聊为主。
男女同学交往有跳舞、滑旱冰、游泳、品尝美食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跳舞需要一定的舞蹈天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否则反而弄巧成拙;滑旱冰和游泳受天气、经济等条件限制,也非常用手段。
生理原因和社会定位之故,男女之间多为男方主动,男同学追求女同学的主要方式以吃美食小吃为主。俗话说,要想征服美女先要征服她的胃,况且同学间请着去吃的小吃,经济实惠、美味添香,还颇具情趣,因为美食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美好的事物重温愈发有不同的美好感受,就像反复观看一部经典影视剧、循环聆听一首浪漫名曲,重温后提升出新的感觉,加以再创造,就更是“欲穷千里目......”了。年轻时的相聚也是这样......
最初追逐爱情的行动各尽其能、花样百出,却令人反复重温回味,在独处的时候欲罢不能,因为爱情是美好到极致的事情和特有生命过程。
我们中学四中的位置,已进入城市人们俗称“西郊”的东部外围边缘,那时西郊是全国闻名的工业区,信息、资金、饮食、服务各项社会配套事业较老城区发达,甚至比行政区还要更具优越感。在这里生活6年,缔结了友谊、学习了知识、成熟了心智、完善了人格、开阔了视野,视野开阔当然包括对美食小吃的灵敏嗅觉。先是知道了炒凉粉,因为没吃过。对这些美食的最初了解来自班上男同学约了女同学,几个人聚在一起去吃过后,回来得意洋洋、兴高采烈炫耀的时候......
班上大多是沿中州路核五院、机械所、邮电部四公司、省电业局、市政府、省电力、煤矿设计院、还有国棉厂等国有大企业的子弟,家长不是市领导就是高级工程师,或者大厂工人,都收入不低,孩子从小多吃了好东西,发育早,荷尔蒙早早外泄泛滥......男孩子热衷于追女同学。像蜜蜂围着花朵飞舞那样,整天乐此不疲地沾花惹草盘旋在女生周围、哼哼着。
拿人的手短、吃人家嘴软——征服女人的心,先要把她嘴给堵上!请她打牙祭是最有效直接、省钱省事、一本万利的办法。
耳熟能详的这些美食中,五厂的炒凉粉最好吃,驰名城市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男同学像马老二、冯二狗、何大壮、郭鬼子他们,常偷(都有好的家教,虽然家里不差钱,但父母教育要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有钱也不给,不能随便乱花)拿了家里的钱,放学后在校门外苦苦等待梦中情人的出现,看到佳人倩影一晃,晃得直头晕,还是忙屁颠屁颠的上去陪着笑脸邀请,如果女孩儿不是把他看的比狗屎还不如,碍于五厂炒凉粉的诱惑,大多会扭捏一番,坐上他自行车后座,两人直奔碧沙岗......
几大国棉厂初建时,职工都是来自江浙、上海、东北支援内地建设的熟练技工,“饱暖思淫欲”人在满足了温饱的基础上后就会衍生更高的心理需求,追求更多的欲望满足——发达地区的人生活发达宽裕些,就多了情趣、善于琢磨好吃的做法——只有相对的富裕才有与之相对应的对美食的不懈追求。
80年代中后期,北方地区传统的国有纺织工业开始效益大幅下滑,收入锐减。一些退休的老职工拿出自己的手艺,走上街头开办各种美食摊点,补贴家用。
沿建设路、棉纺路两条主线,各厂在生活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品牌,五厂的凉粉最有名。
先天劣势——自己不是女孩儿,没人请。即使为了达到某个小目的,像换个座位啊、抄个作业啊之类的求帮忙,同学们巴结、回报他们班长,也只是咬牙跺脚、掏钱在校门口或周边请我喝瓶橘子汁、吃个白吉馍、干碗胡辣汤、再来两根炸油条,就已经很尽到心意了,我心底里也很满足。
求而不得的东西往往更充满好奇和诱惑。在多年以后市委北院办公时,就有了条件充分满足自己的这种好奇和诱惑,因为自己收入日益见长、吃的起了,单位离炒凉粉的“圣地”——五厂小吃街也很近。
碧沙岗商业大厦后面错综复杂八卦阵般的几条小街都是卖布、书、文具、衣服、小饰品、针头线脑和美食的小地摊儿,每天白天都是过年一样热闹繁茂。
正对商业大厦后门那条直路两边是小商店,中间摆着一长溜小方桌和小板凳,是各种小吃。
沿着小街走过去,我忍不住会先吃一个烙馍卷菜、一个烧饼夹菜——绿豆芽、红萝卜丝、海带丝、黄瓜丝、千张丝,上面抹了店家自制的面酱辣椒酱、撒了孜然的烙馍烧饼吃着顺手滴着油水(主菜千张丝是油炸老母鸡汤卤的),还沾了满手面粉,感觉快吃饱了。
再向前就进入凉粉区,走到一家炒凉粉处,坐下来本感觉快饱了的我顿时食欲大开,流着口水连吃了两碗,还多要了一份焦皮。
五厂炒凉粉是在铁平底锅里先抹上一层明油,把凉粉放进去,用小锅铲切磋成细碎的糊状,再撒盐、料酒、生抽、醋、辣椒油,反复翻炒,撒了味精出锅时还要滴一滴小磨油,最后撒上一些绿色的韭菜沫做点缀和添味。一锅可以分盛好多黑陶小碗。按照客人要求,故意在锅底粘锅糊之前铲炝炒出的焦皮,酥薄如纸、咸香干脆,煞是好吃,是炒凉粉的画龙点睛之笔。
几个月间,看着竞争对手何大壮骑着自行车带着“林青霞”去吃了N次炒凉粉,回来两人愈发眉来眼去,而与我渐行渐远之后,终于动了心思,决定迎头赶上、奋起反击,以图挽回颓势、重燃希望......买不起炒凉粉,咱买烤红薯,说不定也能打动“林青霞”芳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喜欢吃啥还不一定呢。
烤红薯的妙处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冬日里会有推着架子车的老人吆喝着从小街上经过,车上是个废弃的大铁皮汽油桶废物利用、改造的炉子,炉膛里面糊满了厚厚的黄泥,上面开了圆形的通风口,有可以取、放,当作盖子的圆白铁皮;炉子下面插进去一、两排螺纹钢棍,最下面是煤和碳,燃的很旺——烤红薯。
烤熟的红薯冒着热气、码放在炉子上面一圈,穿着破羊皮袄、戴着破棉帽、胡子拉碴上挂着雪花和冰渣的老人,拿着小铜秤盘的杆秤论斤称着卖,周围是仰着渴望眼神的几个小脑袋......
烤红薯是滚烫的,向家里顺着小街回跑时要双手来回倒腾着。坐在床上哈着气撕开外皮,里面是红色、黄色或者白色的内芯,有点烫嘴的吃着,红色的稀黏、黄色的中等、白色的干面,都很甜。
南河是粮食大省,也是红薯产量大省,特别是在困难的那些年代,红薯甚至是我们餐桌上的第一主食,这是因为红薯自身的特点。
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
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红薯粉条、红薯凉粉、红薯丸子、红薯面饸络......烤红薯是最贴近日常生活、最简单的、最接地气的粗粮细作典范,在每一个寒冷冬日里热腾腾的烤红薯甜透了稚嫩的童心......
再次看到何大壮骑车带着“林青霞”去五厂吃了炒凉粉后,她脸红扑扑的样子像个大苹果,我醋意大发,咬牙把积攒半年的零花钱拿了,在街上买了两个烤红薯放在书包里。等下午放学时,在校门口看“林青霞”出来,跑过去,塞到她手里,说了声:“你吃吧,可好吃!”,低头转身向中州路地下道快步走着,心扑通扑通的跳......
“林青霞”三天没和我说话,看来烤红薯不对她的胃口。那咱就想别的办法,再送别的,我就不信这个邪!年轻人都有血性,想起吃过的比烤红薯要更香美的只有爆米花了。就又攒钱准备给“林青霞”送爆米花......
现在年轻男女谈恋爱、看电影、逛商场、去旅游,手里常捧桶爆米花——惬意又时尚, 我说的是过去的爆米花。
那时街上拉架子车卖小吃的除了烤红薯还有一种,车上横躺着一个圆鼓轮趸的黑铁家伙,大圆肚子,两头细中间粗形状,是炉膛,也是这个操作系统最主要的部分;下面是小火炉,火势很旺冒着红黄色火苗;一头是可开启带转轮小门的填充口,另一头固定连带着一条长长的白色大布袋......感觉这种工具应该是特制的,总使人想起潜水艇或者轮船水下的某种部件。
一般是自己拿了小面袋子装些家里的玉米去给了摊主,这样只需出微少的加工费——每斤一分钱。
摊主肮脏的衣服外面,要套上厚帆布或者仿皮塑料的围裙,这是避免在操作时衣服被崩炸的满是窟窿眼。他把玉米倒进圆肚子里,可以要求他加些白糖,(虽然加的是糖精)但要多收一分钱,那样更好吃。
他用带着满布黑灰的劳保帆布大手套像足球比赛守门员的那么大,拉着操纵柄的圆环铁棍让圆肚子在炉火上反复转动加热,使肚子里的密闭空气膨胀,待到看火候差不多了,右脚猛地踩下炉膛肚子下面一根细管子连着的装置——类似于大炮引信......“咚”的一声巨响,这时满大街无论远近的人们都会本能的紧捂着耳朵,甚至坐在胡同深处家里床上也会感觉一震——这是崩爆米花了。
随着巨响,那一条延伸在街道上很远原本躺着的超长白布袋子会因气浪突然灌满冲入,飞腾起来,像发射出的一颗炮弹落在沙滩上——随即又软软的躺下了,布袋那头已经圆圆的鼓起来了......
跟着摊主跑过去,用来时装玉米的小面袋子,从打开的卧伏着的大布袋口子里,他提起来抖着倒、我们仰头端着筐接爆米花,原本坚硬扁圆的金黄色玉米粒已被炸开成了大三倍的黄白相间花骨朵形状、冒着甜甜的热气。
往家走着小手抓着袋子里的爆米花往嘴里塞、很美味。更好吃的是用大米崩的,细腻的多,但大米太贵,不常吃。
再进一步精细化的产品是在福寿街西口那家小副食品商店,买到了食品厂生产的江米团。洁白大乒乓球状,崩好的江米(南方的糯米,更好吃平时难见到)趁热用糖稀团在一起,像一个个银白的乒乓球,冷却后装进透明细长条塑料袋子在商店售卖。
这时,爆米花已经完全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可以进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的范畴了。
考大学前,每个人都要买本河南招生报,是一本像电话黄页那样厚厚的书,省教委和省高招办联合编制。上面把所有可以报考的大学有简略而详尽的介绍,面积、建筑面积、专业设置、图书馆藏书量、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师资情况、在校生人数、知名校友......等等,以便参考。
对于我们这些成绩不是很出类拔萃的学生来说,食品工程专业是比较理想的地方——听着不那么高大上、不高精尖、竞争相对不太激烈,又和生活联系紧密,就业面宽。本市辖区内真州轻工学院和中原大学的这个专业都很不错。常想着要是考上了,做一个会崩爆米花的人,天天给自己崩爆米花、天天打牙祭,想想就美滋滋的啊......
“林青霞”吃了我送的爆米花,又是三天没和我说话......
上学时没条件请女同学吃炒凉粉,也许是失去“林青霞”的一个原因。第一段单恋的爱情,随着她父亲早逝、跟母亲回了老家北京,戛然而止......
好在还有友情。爱情不仅是在单纯幼稚的青年时代,终其一生都是不可把我的事情。而友情却恰恰相反。自幼年初通人事,人就有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心里愿望。所以才有发小这个词。友情是人类重要的心理依托,是亲情、爱情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补充,并伴随我们一生......
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无可挽回的失去后,友情就会来到身边,去缓解烦恼、支撑着你度过孤独寂寥的难耐时光。
一直当班长,高二时还被选为校团委组织委员、人真诚热情,胸无沟壑、洁净透明、积极组织和参与课外社会活动......所以,班上的同学都关系很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友情甚至延伸到了全校、城市西区的一些友邻中学。因友情结缘的相聚就在这较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中而有了更多的相聚......
第一个和学校外、社会生活里交的朋友是个驴族青年,有了两次难忘的相遇。
1986年,越南小霸权主义者自不量力,频繁骚扰我南方边境,经常摸入我国广西云南,杀百姓、奸妇女、牵水牛、偷母鸡、炸学校、埋地雷、断桥梁、毁耕地......无恶不作,闹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使人不胜其烦。
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调配精干兵力对其发起了迎头痛击。但因当地地形条件复杂,不利于展开大兵团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起到了打击、惩戒作用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退军。
然而越南黎笋集团不甘失败、继续挑衅、瘌蛤蟆跳脚面——恶心你......战争进入长期反复拉锯争夺胶着化的消耗状态,为借此机会锻炼我军实战能力,各大军区相继投入兵力,轮番上阵,史称“两山轮战”(老山和后来的“法卡山和者阴山”)。
全国人民投入到极大的爱国热情中,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和支持。前线慰问是最常见的方式。
这年初夏,学校团委王老师让我组织一场座谈会,接待来自石家庄的一位客人。在四中苏式灰砖老办公楼的二楼会议室, 我安排了全校高中部的20多个学生干部参会,见到了客人。
这是一个身穿迷彩服、头戴贝雷帽、腰扎武装带、粗壮低矮、满脸青春痘、一脸络腮胡子的青年汉子,他来自石家庄造纸厂,就是马胜利在全国首创、第一个砸碎“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开始砸“三铁”的企业。砸了几年企业砸破产了,干部职工都闲着没事干、回了家抱老婆孩子。
起初会议进展顺利,但随着会议的深入我有点不太满意。
一是通过他的谈吐,我认为他去老山慰问的目的不纯,有点过于想显示自己、哗众取宠,以期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叫蹭热度的意思;二是自以为幽默健谈,其实讲的很一般;三是开会时,我发现他时不时偷偷对我暗恋的“林青霞”和她闺蜜肖纯洁挤眉弄眼!
爱情是自私的,更何况我是单恋,那就更自私。那时我嘴风已经比较犀利,又年轻气盛、口无遮拦、狗屁不通,就是现在的愤青。到我总结发言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有节、话里带刺、语中含锋、义愤填膺,说不上尖刻但很尖锐,讲了50多分钟,嗓子都哑了,一旁的“林青霞”忍不住把杯子递给我说:“你喝点水再讲”......把他批得张口结舌、哭笑不得、神情沮丧、失魂落魄、灰头土脸的落荒而逃。
会后,王老师语重心长的批评我:“你再怎么不满,最起码得给人起码的尊重。也代表我们城市青年的热性和胸襟,你看你刚把人家说的,那还是个人吗?!你晚上去给他道歉!”。我也有点后悔,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都这毛病。
不知为何,他来真州后联系的是真大团委(后来交谈中知道团市委不接待,也不方便),住在大学路真大东门的学校招待所(后来叫学府酒家)。晚上我骑车到了那里,进了他房间,有不少人在和他聊着,有几个说的兴起,还脱了上衣让他在前胸后背签名留念。
见了我他很高兴,拉着我手亲热的说了半天,看天色已晚,我表达了歉意,准备离去,我说“我也没啥表达心意的,买了两个烧饼夹豆腐串和茶鸡蛋(我下课后逼着巴结我最紧的同学杜力汗和崔庆东在四中小卖部给买的)你路上饿了吃,可好吃,另外我给你自行车打打气,也算我尽份力。”他感动的热泪盈眶、非要送我下楼。站在学府酒家门前高高的台阶上,看着飘落冷雨、黑暗的街头已经没了人车的大学路,我紧握他的手说:“老兄,一路顺风、保重”......
几个班在各方面展开竞赛,学习、体育、文艺演出......全面交流,良性竞争。何况互相之间很多是一个单位来的子弟,在学校是同学、在家是邻居。
运动会,学生干部是忙前忙后的人。我负责跳远司线裁判,就是帮老师测量选手们跳的远近距离。人都有私心,抱着狭隘的集体主义、或者是年轻人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作怪,我们班马老二被我多量了5厘米,仅仅赢了四班刘志龙2厘米——成了冠军。
这种黑裁判的无耻行径,被一旁一直看着的一个心明眼亮的女孩儿看的一清二楚,她就是四班班长李绮丽。这是个个子不高、脸与身体不成比例的过于长了一些,反而显得与众不同美的俊俏女孩儿,之所以俊俏是因为她浑身上下透着一种高雅而犀利的气质。
李绮丽丹凤大眼怒目而视盯着、不屑不齿地对我我:“你也太不像话了!”,我戏谑的回应:“谢谢你的夸奖”,把她气得小脸涨红——不打不相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其实她恰恰和马老二、冯二狗他们都是核五院的,还是小学同学,打小一起长大。核五院是国家级高端研究院,技术实力雄厚,家长们都出自清华北大、哈工大、西北工大这些军工类顶尖学府,书香门第、他们的家教自然很好。
听冯二狗说过,李绮丽父亲是院里的总工程师,所以,小妞高傲的不行,常把楼上邻居兼多年同学二狗看的连狗都不如!这就是我感到她高雅气质的根源。
两人的交往深入是因为冯二狗过生日。是个星期天,头天放学接了二狗的邀请,一大早就坐着梳了大辫子的102路无轨电车在大学路口站下了车,顺着中州路向西、溜达着走进核五院的大院。
进了大门,一条笔直大道的尽头是附属加工厂工作区。右侧是研究院雄伟的办公楼,左侧是一排排家属楼。红色砖混结构、5层。二狗家在最里面挨着工作区倒数第二排,楼前小路对面一排竹篱笆隔着的花园里面,种满了绿树和五颜六色、不知名但很鲜艳的花朵......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空气无比沁香清新。
楼下正走着,听头顶有喜悦而悦耳的女孩子标准普通话:“大班长,一会儿来我家坐会儿吧!”,抬头一看,是李绮丽!光洁的面庞比空气还要沁香清新......
时间很早,就上了三楼,在她闺房里,就是刚才打开窗口向下喊我的那个房间,一见如故、聊的像多年不见、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很是投机。
她对文学很感兴趣、言语间透出对我的欣赏,认为我有才华。不知从何时,我被冠以了“有才华”的光环,可能是刘钢柱因为那次呼伦贝尔草原会女文友被抓到、遣送回来,突然消沉、销声匿迹后,大家瘸子里面挑将军把我给想起来了吧......
看快11点了,我们一起上楼去了二狗的房子,二狗家在一楼,人口多不够住,院里又在5楼给分了一个单间,是二狗的独立空间。有个小厨房、煤卫齐全。
谢不群、忠红、梁溯、马老二、何大壮、郭鬼子他们早到了,做了一桌子菜。凉拌西红柿、蒜泥拌黄瓜、炒上海青、炖大锅菜......不算丰盛却也可口。几个年轻人挤在小屋子里谈天说地、吃吃喝喝、喷云吐雾,学着他们几个吸了几根烟,坐在一旁的李绮丽把烟盒抓在手里,大眼睛紧盯着对我说,“不让你吸了”。伴着爱怜而哀怨的眼神......
青春无碍、青春逼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细腻的、被在意的心动感觉。
高考后,等张榜公布、成绩出来的那些天,烦躁中去找了李绮丽。晚上,进了院,把自行车锁在楼对面的花圃竹栅栏上,轻手轻脚上了楼,不想让二狗他们知道传闲话。
她父亲开了门,和善的叫绮丽出来,把我带进她的房间,开着门,喜鹊登枝的白布门帘随着风的流动摇曳不停......
绮丽倚着写字台和坐在床上的我聊的轻松惬意,她钦佩地说了一句:“希望你不要被生活磨去棱角、能用你的人生写出一部《北方的河》啊!”......
《北方的河》是当代作家张承志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84年发表于杂志《十月》第1期。
《北方的河》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写了他对北方几条大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还写了他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爱情。
《北方的河》通篇语言优美、流利,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雄浑、壮阔、绚丽的“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真实地再现了现代知识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历程。与新时期的其他小说不同,张承志对人生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的人生选择,而是有着深广的精神内容。在《北方的河》中,他把探求人生的触角深人到民族历史的文化渊源当中,以北方广袤的大地为背景,以厚重的民族历史为基点,再现了一个现代知识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历程。
随着对北方的河流的探索,他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黄河使“他”认识到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渺小,个人的情感不可能超越历史,那种过分看重个人的得失和苦乐的想法是十分可笑的;湟水使“他”认识到个体的生命只有真正融人了历史,才能在获得意义的同时获得永恒;永定河使“他”懂得了无论怎样奔腾的河水最终都会变得平缓宁静,要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还需要宽阔的胸怀。
在考察的过程中,自然给了“他”生命的激情和人生的启示,帮助“他”完成了正确的人生选择。《北方的河》在延续了自然启示人生的主题的基础上,唱响了一曲对自然、对祖国、对青年和对美好未来的赞歌。
在杂志上看过这篇小说,看不太懂,也没看进去,但感觉眼前这个女孩儿和自己一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在那个蝉鸣声声、夜色浓浓的夜晚,夏夜的风吹动发烧,骑上车离开核五院,脑海里那个一生绿意深深的院落,在灯火辉煌的中州路上,青春不再寂寞......
不久后,高考揭晓,李绮丽考取了中原大学工民建系,自己落榜走上了回读之路。直到一年多后,在教院上学时又去找了她......
不仅是结交了李绮丽这个知心朋友,全年级4个班,240多个同学好像都成了熟人。当时流行写毕业留言,每人找了最心爱的本子让同学写留言,回味友谊、寄托祝愿、深化友谊、永留思念,高三快毕业的有段时间,每到下课在我们班门外常簇拥着三五个其他班的同学,把留言薄递到我手里,说,“我是xx班的,给我写一下留言吧!”......
受人之托、忠人所事。下一节课上,想象着美好的词句、奋笔疾书,再下一节课间事还了,又接了几本,循环往复......
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也是很多的。有在大型活动上偶遇的、有同学串同学相互认识的,这些新朋友粗略估计在西区中学认识自己老师不少于500人、同学不少于5000人......
1986年12月31日那个晚上, 全校各班都组织了跨年联欢会,和班长谢不群、学习委员李晓芳、热心人士刘钢柱、马老二、冯二狗、涂三壮等共同组织了这次晚会。
聚散离合,即将迎来高考、告别三年高中时光的同学们尽情玩耍,彻夜狂欢,大概早晨5点多时,天际已露出了一抹鱼肚白、有人喊:“外面下雪了”......几十个人唱着、跳着、跑下楼、奔向大地一片银白的后操场,奔向人生未知的远方......
正是这些友谊,使一颗少年的心不再孤寂、不再失落、不再迷茫、不再无趣,丰满了人生这一重要阶段......
在那个传唱着《二十年后再相会》的嘹亮歌声的火红年代,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胸怀理想、目视远方、充满希望、走在阳光灿烂的金光大道上....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
噢来不及沉醉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
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我们和心愿心愿再一次约会
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
我们是否无怨无悔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
那时风光一定很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春噢那时的秋
那时硕果令人心醉
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
噢来不及回味
多彩的梦满载理想
一同向着未来放飞
我们把蓝图蓝图再一次描绘
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
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
那时祖国一定更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
那时成就令人欣慰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
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
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我们再相会”......
作者: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