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活泼,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沉默。
沉默(chén mò)——汉语词语,作名词;动词;形容词。
(1) 默默的,一言不发,沉寂的,不说话的。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 ∶少言寡语,不爱交谈的
第一次对沉默这个词产生浓厚兴趣正是在高二时,语文课学到课文,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
原来的语文老师到北师大进修,学校临时请来了教师培训学校的一位老教授代课。这是个头发花白、面色苍白、两颊瘦削、尖鼻子上带着白框塑料眼镜,身材颀长略微弯曲的老人。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领扣系的很紧,像是勒着涌动的喉结......
《纪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文章的创作背景是,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门集会。3月1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来到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出来见面。段祺瑞担心局势失控,命令执政府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段祺瑞执政府用嫁祸卸责的手法,反诬徐谦等人假借"共产学说"谋乱,下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煜瀛、顾兆雄、易培基等5人。朱家骅、蒋梦麟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张作霖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及报馆等,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搜捕进步人士。4月26日清晨邵飘萍于被秘密处决,北京大学教授朱家骅、代校长蒋梦麟等遁入六国饭店再秘密离京。李大钊、徐谦、鲁迅等人被迫转移,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则迁入苏联使馆。《京报》馆和一批进步报刊被查封。张学良逮捕了共产党员刘清扬。3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这起事件直接导致段祺瑞政府倒台。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全篇并不算太长,正常情况下两个课时讲完,我们的老师讲了一个星期,却只讲完了第一段......
而且每节课都要从头开始讲起,每次读到第一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时,老师都会肩头抖动、泪如泉涌,弯下身来,从中山装右边上衣兜里牵出一条灰布手绢,轻轻擦拭着皱纹遍布、老泪纵横的面容......
一周六天,十二个课时,一篇课文还徘徊在第一段!眼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行将泡汤,学校不得不忍痛割爱,换了教师培训学校另外一个教授来授课。
这一周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使我们记住了一个敬业且敬畏生命的老人,据班主任蔡老师后来介绍,这位老师在“三.一八”惨案的游行队伍中,亲历了那个文明自主被卑躬屈膝于外部势力者射杀的现场,作为北师大学生的他看着刘和珍、杨德群等朝夕相处的同学倒在血泊中,深受刺激和创伤,心灵留下了永远的痛......
这一周与众不同的语文课,也使我们这些青春年少的学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勇气和责任,记住了文中的那两句振聋发聩的名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进而开始求索“沉默”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和生命意义。
求学、工作,事业、爱情,顺遂、挫折,坚守、背叛,轻松、蹉跎......在生活的海洋里,有时放声高歌、有时选择沉默。经历着跌宕起伏、体会着失去收获,采撷着点滴星光、追求着善行善果......
筚路蓝缕、上下求索——沉默是什么?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的惊悚电影,由乔纳森·戴米执导,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人主演。
该片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并将其击毙。
1991年该片在美国上映。1992年该片获得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5项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49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等奖项 。
这部电影是西方文化对沉默与爆发的一种深刻诠释,带有病态色彩。主演朱迪福斯特具有摄人魂魄的艳丽气质,其早期作品《出租车司机》中饰演的一名雏妓,迷倒了一代美国青年。
其中一个叫凯文.辛克利的,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痛不欲生,为表达对福斯特的爱意,做出惊人之举,开枪射击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活报剧。
爆发而没有灭亡,据查该人已身患精神病,得以逃出生天、避免了法律制裁,不失为西方民主黑色幽默的范本。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小说《愤怒的葡萄》,这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
这部作品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该作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当时,美国已经摆脱了19世纪的孤立主义而醉心于20世纪的全球主义,随着美国越来越热衷于世界霸权,工业主义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大行其道。这些国内国外的情势对资源造成了前所末有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迫切要求美国的大平原生产更多的棉花支援战争,生产更多的小麦养活国内的人口。《愤怒的葡萄》的作者告诉我们: "乐土的梦想之所以破灭,并不是因为土地自身的先天不足,而是因为人的贪婪和暴力。"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资本主义农业的一切进步,都不仅是榨取劳力的技艺上的进步,而且也是榨取土壤的技艺的进步。"
书中被剥削的美国农民阶级在穷途末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再忍辱负重、沉默无声,发出了抗争的“愤怒”吼声!
这种在残酷社会现实中的沉默,是铁,如铁一样坚硬......没有丝毫人情味。
在度过轻松欢快少年时代、探索无悔青春岁月的学生生涯,入职中学任教,迈上了社会人生的第一步。观念的冲突、心理的隔阂、交流的错位,使自己从敞开心扉、毫无防备、拥抱一切,转而选择了沉默......
校园里和同事点点头擦肩而过、开会时望着天茫茫然陷入思索、成长中遇坎坷少言多做,在爱情与亲情的滋润和支撑下,舔舔淌血的遍体鳞伤,拿起纸笔有了人生第一次总结和回望,随着文章的一篇篇发表刊出,虽然沉默,却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关照和恣意抒发,在心灵安慰中把脆弱的心一点点包裹......
就像那个时期每每在心中吟唱的那首歌——
“再回首
云遮断归途
再回首
荆棘密布
今夜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
曾经与你共有的梦
今后要向谁诉说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
再回首
泪眼朦胧
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温暖我
不管明天要面对多少伤痛和迷惑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再回首恍然如梦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这种沉默更像是铜,青春的心灵和躯体在淬火锻炼后柔韧而坚强......
这个时期,在德华街电影院,看到了由“龙华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这是由谢铁骊执导,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对革命感到失望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应好友陶慕侃之邀来芙蓉镇教书,后因北伐愤然离去的故事。
该片于1963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926年前后,为追寻革命真理而苦闷彷徨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孙道临饰),应好友、小学校长陶慕侃(高博饰)邀请,来到江南小镇芙蓉镇教书。肖涧秋了解到自己的老同学李志豪牺牲在战场上,留下寡妻文嫂(上官云珠饰)和一双儿女,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不仅在经济上资助,还帮助她的小女儿上了学。
同时,肖涧秋也认识了陶慕侃的妹妹陶岚(谢芳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产生了爱意,也引起小镇的富家子弟、一直追求陶岚的钱正兴的嫉恨。肖涧秋帮助文嫂的行为引起了镇上的流言蜚语,肖涧秋气愤至极。后来,文嫂的儿子因病去世,使她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的同情,肖涧秋为了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然而,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因此而自杀,肖涧秋也很受刺激,痛苦地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办。最后,他抱着“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信心,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陶岚深受感染也追他而去
该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他们的苦闷与彷徨。悲剧性的结局,体现出旧知识分子在传统观念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之下的无能为力,也表达出原作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
该片画面隽永诗意,有浓烈的东方气质,镜语极其讲究、丰富、成熟。更可贵的是,该片还呈现出了一代无父状态下的知识分子的彷徨 。
这部影片揭示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即将迎来大变革前社会的沉默与黑暗——沉寂而美景如画的江南小镇;沉默而无私付出的青春爱情......寓意着如黑暗天际隐隐响起了滚滚春雷般的灿烂明天......
这种沉默是银,“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水调歌头•江山自雄丽》宋 张孝祥)
在早春二月故事发生的二十四年后,刚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迎来了立国之战——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在战火烧至鸭绿江边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得不鼓起勇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入朝后,一次战役稳住局势、二次战役高潮迭起、三次战役直捣汉城、四次战役主动防御、五次战役初定大局......
中华儿女以抗争战胜侵略压迫的强大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不屈意志和血肉之躯抵御美帝国主义的铁甲洪流、铸成钢铁长城,书写了人类战争与文明史上的一部无可替代、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一次战争的胜利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精神的凝练、力量的集聚、能量的爆发!就像后来彭帅和毛主席先后说过的那样——“一百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来几艘军舰、架上几门大炮,就可以欺负中国人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在生命奋斗抗争、风云激荡、荡气回肠、把酒临风的过程中,繁花过后是宁静、喧嚣之后是空灵——世界、历史、国家、民族、个人......最终都要归于沉默,沉默是金!
夜风凛凛
独回望旧事前尘
是以往的我充满怒愤
诬告与指责
积压着满肚气不愤
对谣言反应甚为着紧
受了教训
得了书经的指引
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觉有分数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
抹泪痕轻快笑着行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
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
洒脱地做人
受了教训
得了书经的指引
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觉有分数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
抹泪痕轻快笑着行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
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
洒脱地做人......
作者 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