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生活必需。衣,居然排在了第一位,想来也有道理,人类从类人猿(后来也有学说,在类人猿与人类之间还有“类猿人”这一进化过度种类)进化到人之后,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物种阶段,成为高级动物之后,食物已经不成问题,穿上衣服是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标志,所以就可以理解了。
按照马斯洛的人类生存五层次逐级向上学说,第一级是有足够的食物,不被饿死,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再向上就是被保护的需求,有衣服穿,不在赤裸裸的面对这个世界,身体受到保护;生病了能够被医治,不至于一命呜呼、困顿夭折......这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源之一。衣服就成为无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
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对衣服着装的选择性需求也渐趋成长和成熟。映射到日常生活的本身越发形象化。
我对衣服的认知是从儿时有了记忆开始。先是穿在身上的一个花布兜兜,就是大人做饭时系的围裙的微缩版。穿在身上在我家院子里跑来跑去,不怕风霜雪雨,吃饭掉上的饭粒、摔倒沾上的泥土、感冒滴上的鼻涕、油锅溅上的污渍......虽然不美,但很实用。陪伴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再有就是姐姐的花衣服,家中老小,男孩当女孩养,有利于成人,几个姐姐长大不用、依次下放的花衣服就成了我的主要行装。
我小时候长的白胖,头发却多而黑、浓密如女孩子,这也是先天优势。所以上学前,我都是女孩儿打扮,就是现在时尚的反串、男扮女装——猴皮筋扎了两个小赳赳(小辫子),穿着姐姐们的花衣服,招摇过市。
有过误会,一次妈妈牵着我的手在街上走。过来一个她同事,热情的过来对我赞不绝口:“老党,哎呀,你看恁家六妞(我有五个姐姐),长的真好看啊,渲胖烂肿的!”,顺手还捏着我的大脸蛋!我小时候长的不错,白胖、头大,像个年画中的喜娃娃,讨人喜欢......
妈妈看了,和同事翻了脸:“哎,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你是夸俺呢,还是骂俺呢!”一巴掌把同事阿姨捏我脸蛋的手打开!我已经被捏的口水直流!
从此不能把我当女孩子养了,穿上了男装。正好也该上小学了。恢复了男儿本来的模样。
小学时,我们这个城市男孩子几乎统一的是改小的草绿色解放军装,那是个崇拜英雄的年代,解放军就是最可爱的人,也是先进的标志,人都喜欢效仿先进。另外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衣服可选。
刚解放时,苏联老大哥影响之深远涉及方方面面,服装中列宁装、背带裙流行一时,后来中苏交恶,服装的单一成为主流,以中山装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军装主宰了潮流。
绿军装、解放鞋,成了我们这些男孩子的标配。女生相对好些,花布衫多少色彩缤纷一些。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每个领域,衣服的变迁作为人与世界的交流展示走在了最前沿。随着对外开放的疾速脚步,各种“奇装异服”纷至沓来、目不暇接,扮美和丰富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面料的升级是初始的号角。男装中,原来土布、棉布、涤纶布、咔叽布的中山装有了马谷昵、将军昵这些升级变种,穿在身上板正挺阔,使人眼前一亮!
这才有了1979年那个晚上的惊悚一幕。
那天晚上,我和同学发小赵小二、李小三、沈小五河王小六几个,吃了晚饭到德华街瞎转。刚出了街口,看到对面邮局的明亮白色路灯下,有十几个男女青年在邮局门前宽阔的台阶上嬉笑打闹,男男女女都穿着深绿色的将军昵军装。
当时到了晚上,即使是城市最繁华的德华街也是人少车稀、黑漆漆一片。所以邮局门前的明亮显得分外刺眼。仿佛后来电影上,看到的纽约华尔街、东京银座巴黎香榭丽舍那样,是个黑暗中的闹市。
我们走着看着对面的时尚青年,突然有个男的说着话,摸了同伴、一个貌美如花的女青年的脸!把我们吓着了,心里唾弃着:“这TM 的不是耍流氓吗!”,还是吓得迅速逃离到黑暗的夜色中,胆小的赵小二、李小三还尿了裤......
上中学时,街上人们的衣服着装已经日趋多样化、追求个性和美感了。春秋天女孩子的夹克五颜六色、夏天里都开始穿各式各样的裙子了。男同学不再是清一色的改版中山装,有的穿上了西装和夹克。
服装是社会生活进步的真实写照,文艺作品对此会有及时的反应和关照。有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片子说的是:80年代初上海大丰棉纺厂。来自乡下的女工阿香,听说上海的姑娘有比赛穿漂亮衣服的习惯,名为"斩衣"、"斩裙",便托卖服装的个体户"小铃木"买来漂亮的红绸裙穿在身上,以此抗拒女工们讥笑她是乡下人。劳模陶星儿很喜欢这件红裙,悄悄往自己身上比试。阿香发现陶星儿穿起红裙十分漂亮,便邀她同去公园中"斩裙"。值班长却对袒露肩臂的红裙十分看不惯,陶星儿便悄悄为这件红裙加上白领白补贴。结果又被女伴们七手八脚扯掉了。 在同伴们的怂恿下,陶星儿终于与女工们一起来到公园中。她鼓起勇气,独自走在众目睽睽的人墙间,与五颜六色的各式裙衫大胆比美,把所有美衫美裙"斩"得落花流水。从"斩裙"中陶星儿感到心神舒展,开始觉察到旧观念对自己的束缚。 一天,陶星儿与好友葛佳在交接班的关口漏掉了弄不清责任的布匹疵点。而领导为保住她厂劳模的声誉,就算在了葛佳身上,葛佳也出于对朋友的义气承担下来。女工们在悄悄议论此事,陶星儿知道后,心中十分内疚。她拼命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当她知道葛佳也想上大学时,便为葛佳向值班长请求参加考试的机会,并在考试时把上大学的可能让给了葛佳。哪知,陶星儿的心愿被葛佳查考卷时发现,性情爽直坦荡的葛佳拒不接受...
片中女主角由来自郑州、当时的上影厂当家花旦赵静饰演、女二号是长影厂当家花旦姜黎黎,因主演电影《红牡丹》而红极一时。《红牡丹》的主题曲更是脍炙人口,就是蒋大为原唱的《啊 牡丹》——“啊 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片子涵盖了改革开放、工业建设、青春、进取、竞争、爱情、观念冲突等时代因素,辅之以时装表演这一时尚元素,在当时掀起了一场服装业革命的热潮......
像郑州,原有的第一、二、三......直至十服装厂都成了机器日夜不停烧的发烫、效益越来越好漫天飞着钞票,体现了人们对服装的热切需要。除此之外,在陇海路接近南关街还有服装总厂、大学南路上有西服总厂,都生产服装。西服总厂生产的太可思西装名噪一时,在本世纪初的很多年甚至雄踞全市人均上交利税第一名,最高时每人年上交达22万元以上。
我第一身西装是妈妈给买的。就像电影中那样,也是托人买的,托的是邻居小荣。
小荣来自于漯河农村,长的高大黑壮,算是个那个年代的乡野黑美人,为了进城解决城市户口嫁给了她丈夫小石头,有生理缺陷的一个小矮个子,人是个好人。当时这种情况很多,农村年轻貌美的女青年为了改变命运,嫁给城里有缺陷的男人。城乡差别太大像条鸿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跨越这条鸿沟就要有所牺牲,因为城市正常男性是不会找个农村姑娘的......
小荣来到这里后,命运并没有明显改变,虽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但两口子常打架、日子过得如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世界那样剑拔弩张。男女之间动起手来,虽然女的看似比男方高大强壮许多,但力量上还是处于下风。有次半夜两人不知为何,大打出手,嘶喊着从屋里打到院子里,最后小石头占了上风把小荣扑倒了骑在身上一通老拳,随着巨大的声响,一切归于沉寂......
我们在睡梦中惊醒,不敢出门。第二天起来看到,门前我家提水的铁水桶被小荣摔倒时的头磕了个大坑!生铁桶鼻儿也砸弯了......爸爸心疼的拿了、去街上白铁铺花大钱好是一阵老焗......
她真正命运的改变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骤起,席卷着中华大地。作为交通枢纽的商贸中心城市,在火车站附近的一马路附近崛起了以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众多服装批发市场,以及市场周围摊位费低廉的服装批发商贩,日夜向来自全省各地甚至山陕东、冀南、鲁西南、皖北的零售商批发......日进斗金!
白纸上好写字、光脚不怕穿鞋的,没有任何思想包袱,本来没有工作家庭妇女的小荣进入了这一领域,她当时还算年轻力壮,又有改变命运的思想,筹措了些资金,在敦睦路占了个地摊儿,批发服装。
有段时间以西服为主,是村里产的不知名的牌子。妈妈觉得我慢慢长大,要找对象娶媳妇了,这是人生大事,不敢怠慢,应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了,就托她为我买了第一件西装。60元一套。
浅灰色、大枪托领、双排灰色口子、样式老旧,袖口上砸着黑色的商标,也不太合身,穿着胖大、人显得大十好几岁,还不太精神。不过很多年中,有正式场合,我总穿着它出来进去的,也算是撑门面了......
情况越来越好了,在高一时有了第一件夹克。夹克衫是英文Jacket的译音。原意可译为:短外衣、外套。最早(14世纪左右)是指身长到腰、长袖、开身或套头的外衣;可以单件,也可以是套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这个名词是泛指各种面料款式的,各种用途的短外衣,休闲外衣。
当时工业企业普遍效益很好,效益好就体现在待遇好,工资奖金多、分房子、发年货、还发厂服,基本相当于衣食住行全包,就差发个女朋友了。我的第一件夹克是五姐淘汰不穿的厂服,一件黑色夹克衫。
小翻领、全棉质地、黑色很纯正,只是女式的,夹克男女版差别不明显,一是肩膀宽窄略有差异,二是口子男的是左扣右扣眼,女版的反之......
这件女式夹克穿着已经很精神了!服装是和人内在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互造就的。有次下午上学,在四中校门口碰见了同班同学刘英杰,这是个大白脸上长了几颗青春痘的青年,在班上属于老实孩子与调皮孩子之间,和社会上的人有牵连,喜欢踢足球,不过技术不好,比较粗糙。
他看到我突然穿了黑夹克,眼前一亮,发自内心的赞叹:“天哪,班长穿个普通的夹克就帅的我们眼馋!”,我很感谢他,因为使我自信心瞬间爆棚。人靠衣服马靠鞍,不无道理。
上大学时,四姐厂里发工装,是白色的时装夹克,浅灰色软绒道袍领、外置银色拉锁,穿着走在不大的校园里,引来目光聚集。阳光下,下一届英语系的一些小美女路过身边时,冲我唱歌吹口哨或者飞媚眼,我旁若无人、视若无睹、没有抓住后来后悔的捶胸顿足、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因为当时还尚未从失去“撕心裂肺”卫素西的情感泥淖里拔出来,没有其他心思......
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夹克,是1990年上班后,攒了几个月工资在亚细亚买的,50元,黑色有细条浅黄色断线暗格、有较好的垫肩,穿着很精神,特别是对于肩膀不宽但很平的我来说,很显身材。被当时关系最好的初中同学宋海平由衷赞叹预感:“你这夹克再穿十年也不落后”......
这种夹克的风起云涌来源于当时火爆一时的香港黑帮枪战电影《龙蛇争霸》。这部由吴宇森 午马导演, 李修贤 / 陈观泰 / 恬妞 / 午马 / 姜大卫 / 周星驰 / 郑康业 / 郑雷 主演的电影是这样的:
某社团老大乘车夜归途中遭人枪杀,凶手不知去向。该社团围绕继承人问题展开争论,为避免出现分裂与争执,社团元老马公(午马 饰)与王律师(黄霑 饰)商议,委托老大之名指定正直勤奋的阿修(李修贤 饰)为帮会继承人。 另一方面,与阿修同期的阿泰(陈观泰 饰)某日接到老大司机的电话,称阿修为刺杀老大的幕后指示。阿泰的小弟小奇(周星驰 饰)听到录音后恼羞成怒,发誓要阿修付出代价......
电影中,惊叹于李修贤的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也认识了初出茅庐的周星驰。
他在片中穿的那件带垫肩的黑夹克,后来被亚洲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家仿造,风行一时.......
我买这件夹克的1990年时,满大街已经都是这样的黑夹克了。服装款式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在这种夹克消失于市井街头,没人再穿了,那件夹克我穿了至少八年,因为非常有型,而且给人增添自信......
1995年到了机关见识了一种新服装,日本小呢子过膝短风衣,质地细腻、颜色纯正,史书记在商业大厦先买了一件,他本就浓眉大眼酷似汤镇宗,穿了这件衣服顿时成为市委北院的一道亮丽风景,各个单位的男同志不管老少、纷纷效仿,一时间北院到处都是走动的黑风衣的人们,不清楚的灰误以为,整个院子统一了服装!
一起考来的长德也要买一件。他毕业于省内最重点大学的法律系,思维缜密、反应机敏、见多识广、追求时尚,在服装上自然不甘落后。
我们考试时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结为挚友、无话不谈、相互帮助、无比莫逆,如伯牙子棋、又似张飞关羽......有天他攒够了钱,想让我陪他一起去买,帮着还还价。
我那时虽然已是伶牙俐齿,可脸皮还很薄,像一张白纸。为了帮忙有效,把发小东东叫来助阵。我俩先上了商业大厦5楼服装部,正和美丽的导购小姐死缠烂打的套近乎,效果甚微,910,一分都不便宜。
无计可施的无奈中,东东坐着电梯上来了。他长得和濮存昕像双胞胎,那时年轻,是各年龄段的“美女杀手”,走在街上常有美女看着他、流着口水、流连忘返、迷醉中一头撞在水泥电线杆上,被急救车拉走......
无论男女,颜值还是很重要的。东东和导购小姐没说几句,竟已哥妹相称,勾肩搭背、卿卿我我、磨磨唧唧,聊的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东东没有被美色套牢,更没有忘记让他来的使命,很快清醒过来,让小姑娘去找了老板,以他未婚夫的身份出厂价拿下——690元!
长德惊喜的叹为观止,远高于他的心理预期,非拿出一张100的塞给东东以示感谢,东东坚决拒绝了,因为他知道我们亲如兄弟,和我俩的关系一样。
我也想买,可实力不允许。工资低,也没什么积蓄。追求时尚典雅生活的热情却比任何人不差。买不起咱可以借,就借了同学宋海平的那件日本小呢子,穿了多年。直到上面布满烟灰烧出的小窟窿,也没干洗,在海平的苦苦哀求下,还了他。
之所以把珍贵的呢子大衣借我穿,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技校毕业后,分到市政管理处带着民工修路,收入颇丰,89年二七广场升级改造时,月工资86元,奖金460元,加起来是大专刚毕业中学老师的我月收入52元的11倍多!这件小呢子与他在这个城市刚流行时,就最先买下的1300元的大红色弯把变速赛车相比不算奢侈。按照最权威的浙江大学调查机构2016年评定的结果,1990年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25万元,这辆赛车约等于现在的低配版奥迪A6.
第二个原因是他很佩服我,有点追星的感觉。高二时有次到他家玩,他陪着我出来到中原路正对市委的电车站等车回家。秋阳晚风中,在车站遮雨阳棚下的长石条凳倚着柱子相向而坐,等待着101路电车的到来......
正说着话,他突然打断:“停,你不要说话,我这会儿感觉你很像一个香港电影明星,不过这会儿想不起来叫啥名字了......”后来我知道,他那天想说的是温兆伦或者赵文卓。因为成长的生活中有不少人这样说。
人最终要自力更生,想穿的好,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一年后,积攒了些散碎银两,去银基商贸城买了件类似的小风衣,打折的没有心仪的黑色,退而求其次买了件深灰色的,360元,批发商比零售商场便宜得多,效果也不错。冬天里前前后后穿了十多年。
在市委南院办公的两年里,有次从政府大楼后面的市委后小楼取了文件回来,从大楼后面一个小门拾级而上,忽然感觉有目光在背后射来,扭头看,是赵市长,身材高大、沉稳大气,穿着拿着黑色呢子风衣,看着穿着深灰色风衣的我,冬日暖阳里,目光交接、先是一愣、然后微微一笑,进了大楼......
赵市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团省委老领导,我们是素昧平生、素不相识,可能是团干的气质使那一刻停顿下来。
主编的一期画册《青春世纪》中,“领导关怀”板块的核心部位,用的就是他陪同长春书记视察志愿者活动的一张照片,画面中央,照片做成椭圆形发散毛边的柯达胶卷特有油画色彩般的浓重辉煌底色......
买了这件灰风衣一年后,又跟风买了流行的一件黑色高领长风衣,长及裤管下沿,180元。虽然是低档平布面料,依然很是拉风。因为这件风衣平淡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事,让人回味无穷。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早晨,穿着这件风衣站在淮河路兴华街口的公交车站等车上班。等车的人很多,站了一会儿,一个小美女从人群中跑过来,清雅脱俗的脸上焦急万分,问我:“现在几点了啊!急死了,车咋还不来啊,是不是要迟到了啊!”,我本善良、古道热肠、助人为乐、江湖救急,迅速拿出手机,看了时间告诉她。
这才反应过来,大为不解的问:“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你咋不自己看啊?”她说:“就是不知放哪了吗,这样,你打过来,我找找”。我明白过来,苦笑着说:“这是个小技巧啊,丫头,我看着年轻,其实是你叔叔辈啊!”小美女被人点透心思,害羞的低头走了,打了辆出租车消失在冬日阴沉天空下的远方......
有年组织了一次具有深远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大型活动,过程中认识了从一见如故迅速过度到如胶似漆的女友,她毕业于中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貌美如花、气质高雅、眼光独到,日常生活中总情不自禁地对我赞不绝口,用她婉转动听、流利的京腔普通话。
一句是潮语。在她那儿有天晚上走时,她从后面搂住我肩膀,我们个子差不多,搂腰有点费力别扭,看着我穿了一个多月没换洗的黑条绒男裤,心疼的说:“老大,咱这裤子是租来的吗?”
还有就是她说我:“你穿着这黑风衣,要是里面配件白色高领毛衣,直接可以上台作主持人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此言不虚。
那年她从东北老家省亲回来,特地给我带了件这样的高领毛衣。从火车站接她回来到家,放好行李和她不远千里给我带的特产道光二十五和沟帮子熏鸡,因为怕我吃不够,酒、鸡带的多,一路上把粉嫩的双手勒出了一条条血道,令人心疼不已。
出来找了家饭店吃了中午饭,她迫不及待的要我把她随身包里带着的毛衣换上,看看效果。四下没有去处,春节期间,虽然人少,也不能在大街上换衣服。想起同学密友冯二狗,他在不远处的中原路上开了手机店。忙打了他电话,等我们走到他店门口时,他也吹着口哨顺着核五院的外墙过来,弯腰打开了卷闸门......
这件黑风衣陪伴了我很多年的风风雨雨,直到有年腰病加重,时常要走着走着坐下来歇歇,太长,容易沾上泥土灰尘,不得不束之高阁,日常出门就换了短打扮,像燕子李三那样......
自己的衣服变迁之路离不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几十年间,身边的世界在发生着看似悄无声息却又沧海桑田的变化,这就是事物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过程。
有年在报纸上看到了全省首次服装产业发展先进人物评选表彰的结果和事迹简介,名列第一的是团市委过去私交甚好的一个老领导。时任区委书记的他,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服装产业发展,使我生长了几十年的城市西南区域,雨后春笋般的遍布了几百家服装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园区。
机关搬到棉纺路老人行大楼办公时,楼西面是鑫苑名家大型社区,临街商品房出租开了很多店铺,饭店、烟酒店、洗车行、校外培训班、跆拳道馆......还有一家服装店。是渡森专卖店。
中午有时不吃食堂,出来换换口味,有次吃了饭,酒足饭饱,时间尚早,进了他家店,转转,给自己买了件白领、黑底、绿白花格、式样别致的短袖衬衫。这是家折扣店,衬衫69元,穿着很时尚、有款、好看。至今夏天时,有高兴的朋友相聚常穿了它赴宴。
后来又119元买了件黑色西裤, 与之搭配,穿着神清气爽、自命不凡。很是喜欢。已知道穿衣要讲牌子,这些年姐姐们为我买了不少大牌子衣服,世界男装顶级品牌的蓝豹、都彭、法派、路易威登、雅格狮丹,还有国内高端品牌鄂尔多斯,价格昂贵,动辄成千上万。
想想“渡森”像个日本牌子,怎么会这样物美价廉?好奇中有天下班,在百度上搜索,原来产地就在郑州,再向下搜,是在新密曲梁!这才了解到曲梁向有服装工业的传统,很多村家家户户都是服装厂,在巧手编织着美好衣裳的同时编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 李白 《清平调》一、二、三)
服装和着装的发展变迁同步于这个奔腾的年代,饱含着生活挚爱和深情拥抱着世界。无情未必真豪杰,人生为情而来,想起自己最中意的那件黑色高领毛衣,那是1997年在碧沙岗商业大厦对面那家真维斯折扣店购得,天气寒冷时,衣不离身穿了八年,直到领子被拉开了大口子,才忍痛割爱,舍弃,为小狗钱多多垫了狗窝......
由此对真维斯这个牌子钟爱有加,特别喜欢有年央视播出的广告:
黑暗天空下,壁立千仞、波涛汹涌的大海之滨,一对时尚外国男女,衬衣下摆随意斜拉打结系着,牵手走过海岸,海风吹动他们的长发......
广告词,画外浓重男中音响起——真情、真我、真维斯!......
作者 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