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欣赏

张玉海|阴晴圆缺棉纺路 (二)

发布时间:2022-01-23     浏览量:122

棉纺路也是最初栽种法桐的道路之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这些树已经从细小的幼枝长成了双臂合围的参天大树,浓荫蔽日、绿意浓浓......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在绿色的世界里这条街道充满生命力的在时光里走着......

机关大楼一楼大厅东边是市管局物业的办公地点,西侧大部分和上面两层的配楼属于市农机局;大楼主楼的2—6层是计生委、7—12楼是供销社,13楼到23楼是我们。

大楼原属银行,是银行那种建筑格局。每层最东边那个大房间是扇子型,环绕着大玻璃窗,站在那里向东望去,是繁华的河医立交桥;最西边的房间窗子是圆形的,玻璃窗上嵌着井字木制窗格,有人说,那象征着钱,银元......

大楼门前的广场不大,到一楼大厅要上两层十几级台阶,广场临棉纺路是一排铁栅栏花墙,闹中取静。一楼西面过去先是食堂,再过去对着的是那个圆形大厅,后来做了我们单位的办事大厅。

在这里早晚两餐基本规范,食堂小、吃的人少,排队不至于排的人失去耐心,味道也不错。中饭时满大厅坐的都是人,怕影响不好,一度戒了酒。人也白胖起来......

复喝是迫不得已,有几次中午没喝酒,下午某个时候突然会莫名其妙的头晕目眩、瞬间浑身冷汗、眼前的景物晃晃悠悠、虚无缥缈,像汽车前挡风玻璃淋漓下一层水幕,做梦一样!问了医生,是低血糖。

所以抽时间就出了机关大院到棉纺路上找个可口的小饭馆,拿半斤小鹿邑,吃饱喝足回办公室休息。

大楼西侧挨着的就是鑫苑国际城市花园,原来水工机械厂西南侧厂区上建了几十排深棕色的高层住宅。小区临街那排楼下开了各种店铺,糖烟酒、跆拳道、健身房、小菜场、洗车行,还有一些饭店。

常去的是童记凉皮和俏厨娘饺子馆。童记在临街的中部,是颍河路老店的连锁店,白色的桌椅、白色的吧台、白色的墙壁、穿白色店服的服务员小姑娘,窗明几净、很是干净。

这里不仅卖传统的米皮凉皮,还开发了热米皮这样的新品种,另外还卖砂锅烩面和刀削面。黑色的小陶砂锅了有面,还有粉条、海带、金针菇、白豆腐、鹌鹑蛋、小青菜等不少配菜,端上来锅内油汤滚烫,挖进一勺店里自制的深红色辣椒油,吃着过瘾。

买饭时顺手在小吧台一侧拿瓶汽水、豆奶之类的饮料,插上吸管,和着那瓶小鹿邑大曲,一锅面恰好吃完。

在这里还可以看美女,女同志是凉皮的最爱,店里店外常常是美女如云、来来往往,喝着酒、吃着面、看着美女,身心都是很大的享受......

俏厨娘饺子馆在大楼一楼东头第一个大门洞伸进去的东侧。这种大楼叫城市综合体,楼里各种吃饭购物、洗澡理发看电影,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楼上的居民足不出楼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一楼就是内部连贯曲径通幽的这种结构。

俏厨娘的老板是个年近七旬的高个老汉,小眼长脸,满脸憨厚,耳朵有点被。俏厨娘是他老婆,刚开始总坐在里面的操作间包饺子,年龄比老板小得多,是家老夫少妻夫妻店。

喜欢集中火力对着一家饭店天天去吃,不久就和她们两口子熟了。老板介绍说,他原来本是西面洛京市一家县里银行的行长,因为经济问题闲居在家。家里小区隔壁是一家大厂的生活区,每天出来买菜,认识了老板娘,一来二去就在了一起。

俏厨娘比他小近30岁,很开朗,过门后把前面四个海子视同己出,也没再要孩子。孩子们大了,都在北京做生意,发展的不错。店里的饺子中规中矩,生意也算可以。中午就常和同事中要好的弟兄前去,几盘饺子、若干凉菜,喝点小酒。对于忙碌了一上午又要忙碌一下午的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休息。

去的频繁,时间长了,天天一起的罗处长惊奇的发现:“你看没,咱来得多了,他家生意现在也好的天天坐满,生是把他们生意给吃起来了”......

老板娘很是感激,那年快到春节时,晚上加班吃完饺子,她从冰柜了拿出了两大包饺子说:“哥,这一年的亏你照应俺家生意,从开始心里就说发改委的书记这么没架子,少见,这该过年了,没啥感谢的,给你包了几斤饺子,回家吃”......

其实她不清楚,这个书记不是啥官,也是辛苦劳作的普通劳动者。女人都很感性,容易被一些片面和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这也许就是她和老板走到一起的原因吧......

老板是个老道人,本就耳背,善于装聋作哑,解决尴尬。有次是晚上加班后和罗处两个在那里加餐,补充能量。店里没什么人,比较安静,只是对面墙边坐了两个。

两人不是善类,满脸横肉、脖子上纹身、说话动辄东打西杀,自称黑社会,使我俩吃的也有点紧张。吃到中途,他们又进来个同伴,更是匪气十足,醉醺醺的说:“前面一厂夜市刚杀了个人”......店里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刚坐下那个开始点饺子,老板说有啥饺子,他偏点没有的,这是在借故找茬,这种情况我感觉就没办法。谁知老板不慌不忙的一直对他笑着“啊”、“啊”,反复几次那货就泄了气......

这种办法有点像一次世界大战的土耳其外相杰马勒帕夏在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经济蛋糕而举行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听了法国首相、“欧洲老虎”克莱蒙梭长达1个小时的咆哮指责和咒骂后,面无表情、毫无反应,最后突然假装耳聋,说:“尊敬的首相,我耳聋,麻烦你再说一遍”......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著名笑话。

其实在棉纺路上真有著名的杀人事件。在东面大路和王立砦小街交叉口有家著名的“杀人馆”烩面。这是家半公办饭店,店里的厨师、服务员都穿着统一脏兮兮的过去国有饭店那样的制服。

服务态度不好,一个原因或许是公办单位养成的习惯,重要的原因是烩面有几分老烩面的味道,几十年来,生意好到天天排队的人流不断,店大欺客。这家店之所以有这个怪异、令人惊悚的外号。是因为这里发生过杀人事件。

有两个版本,一是在80年代初烩面开始在这个城市盛行的年代,由于店里排队的人多,有个吃饭的加塞,和另一个看不过去的青年发生了言语冲突,冲突升级,被那人刺杀。

另一个是同样是在80年代初,还是在这里,具备了布莱希特体系的“三一律”同一时间、地点两大要素,只是主要人物换了,是一个下流青年酒后调戏上菜的服务员,被义愤填膺的大厨挥刀砍杀......

总之,在对美食的索取过程中,不成熟的人易于冲动、酿成大祸——冲动是魔鬼。

冲动与不成熟与年龄无关,是每个人先天性格、知识积淀、素质修炼、社会经验、生活磨练相辅相成的产物。在棉纺路西面的国棉四厂,几年前就结识了一群年龄各异、活的成熟自然、有滋有味的人......

那是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接到了国棉四厂团委的邀请,到他们那里参加一次青年活动。


1998年,委党组决定启动全市团的工作整体宣传模式,小活动大宣传、大活动系列宣传、精品活动高端宣传,使以活动带动工作产生了更大、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在负责整体宣传工作的4年中,和青工系统有了接触。

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解放后就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中流砥柱,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 54年省会迁郑后,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对口帮扶河南的东德老大哥帮助下,我市建成了遍布全市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棉纺西路国棉1、3、4、5、6厂、市印染厂、色织印染厂为主的纺织企业组团;以华山路煤矿机械厂、第二砂轮厂、电缆厂、电器厂、三磨研究所等为主的重工企业组图;以南阳路纺织机械厂、肉联厂、矿山机械厂、拖拉机厂、啤酒厂、粮食机械厂、第一钢厂为主的综合企业组团;以陇海路新郑路周边辐射的烟厂、汽车制造厂、木材公司、农药厂、国家粮食油脂库、轴承厂、电磁线厂、服装总厂等为主的轻工、服务企业组团;以沙口路棉纺路西段周边的柴油机厂、第二柴油机厂、酿造厂、照相机厂、水工机械厂、发电设备厂、油脂化学厂、面粉厂、食品总厂等为主的机械、生活企业组团;以城东路麻纺织厂、铝箔纸厂、化纤厂、油漆厂、毛巾床单厂等为主的轻工企业组团。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型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企业的兴盛是全方位的,包括共青团工作。当时青工系统工作占了全市的半壁江山。95年刚到机关就赶上了一场盛会——全国青年文明号工作现场会。在党组精心策划、大力推动下,以潘、孔、张等部长为主的青工部在前若干年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具体操作了这个会议。我们新来的帮不上啥忙,也干了些跑腿送信、端茶递水、搬椅挪桌的小杂活......

团中央孙书记、赵部长莅临大会。会间到机关各部门视察问候,学校部办公室里,我握着孙书记的手久久不放,故作镇定的回答了他两个问题......离开时,随行拍照的工人报庄老师惊喜的偷偷冲我竖了两下大拇指——本来他想着没见过大场面,我可能会紧张的哆哆嗦嗦、语无伦次!

国棉厂在这其中曾是神一般的存在。除了本土企业布厂街国棉二厂(也是上世纪初上海企业家创办)外,这些厂最初的员工、部分设备都是江浙、上海、东北等发达地区支援内地而来。观念先进、技能精熟、热情似火,企业高效运转,几十年间10 几万“纱妞”日夜伴随着织布机的不息隆隆声,为城市的今天打下基础,郑州由此被称为:纺织城!

厂盛人强,自豪感满满。90年大专毕业在中学当老师,一个月开52元,问一个门口长大的、初中毕业到印染厂染花布的赵小二,他一个月开225元!那次经他诚挚邀请,去他们车间食堂吃美味的小笼包和炸酱面。两笼小笼包、一大碗炸酱面,就着一觚都大蒜。回去路上打着饱嗝,心里说,这趟值了!

国棉厂的青年工作在这片沃土上开展的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2000年前后,国棉厂已开始走下坡路,但青年工作没有丝毫放松。初冬一个周末晚上,受国棉四厂团委郑书记邀请,我带着在部门长期借调的国棉五厂小张、电缆厂小杨到厂里参加一场青工联欢晚会。

郑书记宽肩细腰、眉目清秀,我一直认为多年工作中结识的他和郑州工业大学戴书记是两个放在任何热播韩剧中都能撑起男一号的人。

我们先在厂大门口招待所(某某酒店记不清了)一楼包间吃了饭,在坐的还有他请来的市电视台彭记者和搭档美女主持人(后来他经常找我做随机采访)。大米炒菜好吃,忍不住喝了半斤二锅头......

席间经他介绍,厂里几年来有个好传统,每周末厂团委联合各分厂(车间)轮流组织一场周末青工联欢会,自编自演、自己主持,分厂、厂团委领导参加,活跃青工业余文化生活、帮助消除疲劳激发干劲。这是个很好的工作案例,我说小杨,把剩下的半瓶酒给我揣怀里,我们去看看......

这天是布机分厂主办,总第199期。一个二楼大会议室,目测有300张椅子,我们到时,已挤进了约500人。走廊里、窗台上还挤满了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室内八匹的纺织特制柜机空调和着几百人的热情和热量,让我把皮衣毛衣脱了,只穿着衬衣,还不停擦汗。

坐在第一排中间,和分厂李书记、马利克厂长认识了。他俩介绍,由于纺织厂十分劳累,随着老职工的逐步退休,这些年招的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孩子,城市孩子吃不了这苦......有所了解,当年下乡回郑的大姐在国棉三厂干了10年,身体实在受不了了,找了很多关系调走了。另外当时听她说,就知道国棉厂最累的是布机和细纱车间......

我心直口快、憋不住话,看着皮肤白皙、大眼鹰鼻英俊面庞的马厂长,还是问了他:“老兄和6、70年代苏联驻华大使马利克有什么关系吗?”他说,“老弟真会开玩笑,爹妈黄浦的,阿拉上海人啊!”相视一笑很开心。

晚会开始了,主持人男孩儿高大,黑西装红领带,面色黝黑;女孩子身材娇小,像后来的范冰冰,淡妆画的不太专业。两人普通话极不标准,开场主持像赵本山、宋丹丹联袂的脱口秀......全场掌声雷动,我很开心,把二锅头又喝了一口。节目比较单一,独唱、舞蹈、快板、合唱四种,气氛却很热烈。

尤其是男主持人唱了一首苏永康的《爱一个人好难》,家乡音回归普通话、咬字精准、合拍准确,全场寂静:

   “你说你还是害怕孤单

   其实你怕被我看穿

   你怕属于我们的船

飘飘荡荡考不了岸”......神似苏永康!

我有些感动,就像在场所有人,沉浸在爱与家园意识中。这样的活动给了这些漂泊异乡的青年,家的感觉,他们的生活虽然劳累而单调,但这个企业和城市让他们感到了温暖。总是要叶落归根,但人时时需要和寻找着家园,有了就很幸福,即使是片段。

活动结束,参加演出的男孩儿女孩儿们簇拥着我们在舞台上合影,拍了几十张、还有的要求单独合影,虽然我们不是什么领导和明星,和这些快乐的青年们在一起......自己很自豪!

曲终人散,郑书记说,“我们去吃烩面”。已经10点多了,夜色中我们在四厂生活区走了一会儿,在一家烩面馆门口,小郑说这是正宗的。好像他和老板还挺熟。我们穿过人声鼎沸的大堂、锅碗瓢盆叮当乱响的厨房,来到后面一个小院子里,店家热情的摆了桌子,黑暗中背后是烧火用的小煤山,高过了围墙。

天上一勾明月高挂天空,视野慢慢明亮起来。这会儿也放开了,点了大骨头、麻辣鸡爪、酸辣白菜心、蒜泥拍黄瓜几个硬菜,面前大碗咖喱烩面摆着,畅所欲言、喝的尽兴,每人约喝了一斤白酒。

席间我感触说,这样的活动想认真整整在《中国青年报》发个长篇专题,不一定能行,但有这想法,他们说,“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着、我们喝着!”久经酒精考验还是好,四厂几个弟兄先败下阵来,先后找借口消失在夜色中,郑书记坚持着不让送。

我说,“走打车去卧龙居”。这是当时淮河路上较好的大众浴池,门票2元,过夜加毛巾被2元,早上起来还可以冲个澡(6点有热水)。每次加班超过0点,我都请弟兄们到这里休息,不影响家人......

专题报道因自身能力和忙于杂事没有写成,这次晚会却终生难忘。

城市自成为卢汉铁路中心点,迎来了第一次人口大聚集,军阀混战、鬼子肆虐,散了人气;建国后省会迁郑,迎来了又一次人口大聚集;改革开放伊始,快速发展的城市随着商贸业的发达,迎来了再次人口大聚集;随后年代,这种聚集有频次越发密集的态势。

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必不可少,这当然是好事,谁见过荒山野岭有过着舒服日子的。

就像流行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展示的那样,城市在空间扩容中扩展着胸怀,给每个外来者一个暂时或永久的家园......国棉四厂这次难忘的晚会,在印证着,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一次到西郊棉纺路附近还是在1983年。初一时刘钢柱同学下课后,拉着我说,“天天一放学就回家啥意思,咱去5厂玩吧。”......

在他带领下,我们坐了101电车在碧沙岗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十字街头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俊男靓女穿梭不已、音乐阵阵灯红酒绿;建设路宽阔的大道向上一路向西延伸到夕阳下的天际___灿若云霓!

商场、公园、酒店、餐馆、体育场、幼儿园......密布四周;国棉几个大厂比肩而立,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方。

正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转着,几个披肩发小胡子花衬衫的青年拦住了我俩。“蹲到墙角那儿!”我们看来者不善,照他们说的做了。几个青年开始搜身,翻遍我们衣服书包,只在刘钢柱身上找到了5分钱,骂了句:“俩穷光蛋,滚”!还朝他屁股上跺了一脚......

后来听说5厂孩子打群架最厉害,常常数百人群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用其极!比电视剧《血色浪漫》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有些后怕,当时自己这小身板差点奋起反抗......

国棉五厂在棉纺路最东头,因建厂较晚(1956),受已建成的嵩山路太近的空间所限,规模比其他几厂稍小,但最多时员工也达8000余人。厂区背后临着几个厂的铁路专用线,厂区隔着棉纺路建设了规范的生活区,一纵五横几条小街,医院、学校、菜场、商店、俱乐部、幼儿园,配套设施齐全、生活气息浓厚。

高中时,班上条件好的若干早熟男同学,刘钢柱、冯二狗、马老二、何大壮他们,为巴结追求(有贼心没贼胆那种)好看的女同学谢不群、林青霞、肖纯洁、李可爱几个,经常请她们去吃五厂炒凉粉。

好的生活状态伴随着美食。几大国棉厂都有独具特色的美食小吃,5厂炒凉粉最为著名。平底黑铁锅里洒上清油,把切成小块的凉粉置入其中,加芝麻盐、味精、胡椒粉少许,吃辣者可以撒些辣椒油;锅铲反复翻炒切捻成粉糊状,滴上一滴香油,盛入小碗或白色一次性饭盒,锅底凉粉炒成焦皮覆于其上,嚼食焦皮咸脆无比、小勺挖凉粉入口,满嘴生香......

再配上食品总厂的火车头牌冰镇汽水,女生往往落入圈套!我没这福气,没钱、也不是女生。直到多年后在机关上班,才吃上,真是凉粉“本应少年尝、吃上已非少年郎。”......

五厂的梅记烩面也比较有名,和四厂烩面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咖喱味的。有几年老板疏于经营、质量下降,生意也直线下降,进门一看,没几个人就都寻别处去了。后来迷途知返,面味、环境有所改善,有咸鱼翻生之势。验证了,凡事——质量是根本和基础。

5厂团的工作走在前列,全市青工技能大比武活动的开幕式和主赛场多次设在这里。离机关最近,厂团委又人强马壮,很多部门在忙不开时,会向他们借人帮忙。对5厂的大多了解是通过在部门帮忙的小张得来。

小张有几“好”:一是长得好,不是英俊潇洒那种,有点年轻时看过的电影《神女峰的迷雾》中主演、知名演员张国民那样的质朴美,眼比张国民小许多;二是字体好,写的一手好钢笔字,端正有型,使字体凌乱的我暗自羞愧,以至于每次给他安排工作时都感觉自己有点装腔作势;三是交谊舞跳得好,看着憨厚,舞场上一亮相,俨然是舞蹈王子——迷住不少少女少妇投怀送抱、趋之若鹜。

和他同时在部门借调帮忙的还有电缆厂团委的小杨,个子不高、机灵幽默,啥时候都是笑嘻嘻的一个笑面虎,即使在我狂风暴雨、劈头盖脸、凶狠批评他时。

在纺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5厂是几个大厂为挽回颓势、最先试水改革的。先是产品,全力引进技术生产牛仔系列——蓝雀王牛仔衣裤、背包。初产时还给相关单位送了一批做宣传,我们每人领到了一只牛仔包,单肩背的,宽带,带子上有个小兜......可能是质地比较厚、硬,不符合现代社会时尚潮流,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接着是重心转向多种经营,投资餐饮业、开办蓝雀王食府等;拿出部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股市、证券寻求资本扩张;再后来把临嵩山路棉纺路西北角的地卖了,盖成丹尼斯百货......但各种努力终没有挽回颓势,外债太多、包袱太重、积重难返,在突然宣布停产数日后,厂子宣布破产!只拿到极少买断工龄金的数千职工在突然失业的惶恐中,冲进厂区拿走能拿走的所有东西,桌椅板凳、车轮铁皮,还有门前广场水池里的金鱼......

改革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身处其中人们难以承受这种失败的阵痛。在上级的统一协调下后来把经营状态都在下滑的几个大厂(3、4两厂较好)合为嵩岳集团,5厂有几个车间又生产了几年,做了尽量的缓冲。

虽然破产,还是要留下相关人员解决后续问题。小张考过律师证,在厂子留守处清欠办工作,主要是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欠钱的企业、单位要账......

虽然生活有了着落,但失去日夜生活的厂子的失落感还是难以散去,在回厂上班的头天晚上,我和小杨给他送行,去了过去加班后常去的梅记烩面。

这天梅记人不太多,几桌食客散坐在大厅里比较安静,老板和服务员收拾着刚摘完的菜......我们在临窗子那张桌子坐下,点了几个凉菜、两瓶廉价的白酒喝着说着感叹着。

我劝慰他们(电缆厂也快不行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有个体原因,但更主要的取决于市场、政策等宏观因素,能够逆势而上、脱颖而出的是凤毛麟角,而且还隐含着其企业个体本身很多潜在因素,比如对市场灵敏的嗅觉、转型的科学把握......

具体到个人,企业是衣食父母,企业的衰亡无异于灭顶之灾,确实难以承受。自身无力回天,那就尽力而为,向好的方向努力和改变,首先是调整心态。人一生其实就八个字:“努力奋斗、快乐生活。”......

说到这里两人来了兴趣,逗趣问:“哥,要是精炼成四个字呢?”我说:“做人、做事。”他们更好奇,“要是俩字呢?”我说:“人、事。”要是一个字呢?我说:“球!”......

三人哈哈大笑,干了杯。


在单位搬到棉纺路办公后,有天下班和门卫小张闲聊,他比我大两岁,就是国棉5厂最后一批正式职工,现在当保安,工资虽然很低,但也能顾上温饱。突然想起失联多年的小张,顿生亲切感。搂着他肩膀说,“快下班了吧,请你喝酒去”......

保安小张很有自尊心,当时和我刚认识,当然没有吃我的请。他很热情,后来熟识了,他蹦过不少忙,甚至到对面给我买过胡辣汤。

这家胡辣汤是20多年的老店,非比寻常。


对一座城市最深的记忆,除了遇到的人、经过的事,可能就是美食了......

胡辣汤是我国北方常见的面早餐名点。胡辣汤,中原知名小吃,是中国北方早餐中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

因是民间小食,典籍少有涉及。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应是当时社会潮流,故胡辣汤是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醒酒、消食之功用,加入肉类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营养开胃,宜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等面点。

有时候,自己动手既俭省节约、学习掌握了技能,又干净放心、体验着劳动的乐趣、生活的多彩。胡辣汤做法也简便:食材备齐,锅中煮至香味外溢,就可装碗分食,就着油条,常吃的大汗淋漓,即使在朔风凛冽的寒冬腊月。

美食充满传奇,油条和胡辣汤是绝配。油条胡辣汤于我也有神奇的一次。90年代初,在南区的一所中学任教,一个冬天里睡觉不老实、蹬开了被子、不慎受凉,高烧不退,死去活来一般!无奈之下去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那时的公疗在对口定点医院,是彻底的公疗,拿自己的绿皮小公疗本,挂号诊断取药记账皆不见钱。拿着药、擦着大黄鼻涕、拖着酸软的双腿扶着墙、蹒跚着出来,饿了......

医院门口有两家胡辣汤摊子,低矮油腻黑色长条桌边是削薄的毛皮长条小凳。随便坐在一家,胡辣汤是素的,有黄花、木耳、粉条、面筋,老醋够爽、胡椒给力、酸辣无比,正合我意——连喝三碗、吃了六根油条。站起来、顺着大同路德华街向家走,一路上行人悠然、街景明丽、小雀啁啾、出了一身透汗,顿感神清气爽、身轻如燕,到家,高烧已飞到爪哇国了!

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

中原大地、黄天厚土、天下粮仓、美食飘香......胡辣汤,不起眼的小吃,伴随着成长的期盼和记忆、承载着生活的探索和创意、吟诵着劳动的智慧和努力、镌刻着奋斗者生生不息的深深足迹!

棉纺路这家胡辣汤胡辣汤、豆沫、豆浆、豆腐脑、八宝粥、玉米椮、小米粥......品种很多,而且味道都不错。特别是他家的油饼应该是这个城市胡辣汤店里的一绝,牛肉水煎包也不错,稍逊于著名的方xx家的,所以门庭若市了很多年,很多人开车从遥远的几个开发区来品尝......

沈小五就是这样,他单位不错,自己做得生意又收入颇丰,是城市较早的有车一族。人也排场,长得像花边新闻主角陈冠希。

凡事都有利弊,他这样在生意场上夜夜笙、觥筹交错、灯红酒绿、招蜂引蝶的天天应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年终于难逃报应,得了那种羞于启齿的病,女朋友也弃他而去......

这本是令人沮丧无比的境遇,但他是个乐观的人,有着笑看人生风云淡的浪荡气质,没当回事,经常开着车拉上我,请我到这家喝胡辣汤。饭后我到对面上楼办公,他开着车接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巡游......

特别是有几年我工作压力特别大,又接近奔溃边缘、犯抑郁症期间,这样的胡辣汤经历给了我很大帮助和蔚济。我很感谢他。

然而,好景不长,他因经商时偷漏税数额巨大、东窗事发,触犯法律、上了刑场......那家的胡辣汤就不经常去了。

想起来,令人扼腕叹息,人生就是这样,一不留神就上了断头路。好在棉纺路通贯东西、大道坦荡,是条好路......


棉纺路,在人生的中年阶段与自己相遇,四十不惑,对很多事情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体会和感悟,在那条路上一花一树、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叶一情的相遇错过中,蓦然回首,世事沧桑、人间百态、美食飘香、美好陪伴,或欣喜、或苦楚、或感动、或痛苦、或失落、或幸福......一言难尽——都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

作者: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

版权所有© 郑邦真品品牌防伪网 2024    京ICP备2023022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