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欣赏

张玉海|早点

发布时间:2021-12-02     浏览量:110


饮食男女、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不可将就。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三餐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作用,内容也因此不可混淆。有“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的营养学简单阐述。具体到人们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却不那么简单。

早餐也称早点,是一天24小时的起始“加油站”。一顿可口、营养的早点使人内外热腾、元气满满,去迎接新的一天各种繁忙的工作、生活和挑战......

小时候早餐都是在家里吃。奶奶妈妈起个大早,熬好小米粥、玉米椮,黄色的黏稠液体,盛在碗里。冬天时天冷,不一会儿汤的表面就结上了一层薄皮,挑起来放进嘴里,不烫还香,然后可以顺着碗边吸溜起里面逐渐温下来的汤汁。

喝汤同时咬着大锅笼屉熘好的大白馒头,就着家里做的各种小菜。有天冷天热之分。夏春秋三季蔬菜水果较多,下饭的小菜也丰富。

炒的酸辣西葫芦、西瓜皮、绿豆芽,还有凉拌的黄瓜丁、洋葱片、蒜苔段,有时是到德华街刘胡兰商场买的酸辣萝卜干、黑芥菜丝、八宝菜......常吃的肚皮鼓突得松了裤腰带......

冬天时,万木萧瑟、百态凋零,能吃到的菜品种很少了。那时供应的冬储菜只有白萝卜、大白菜和雪里蕻三种。即使这样也没关系,用心去做照样可以活色生香。

白萝卜切成细丝、酱油陈醋辣椒面和盐调了,再滴上一滴亮晶晶的小磨香油,入嘴酸辣脆爽,自上而下香了口腔和肚肠。大白菜如法炮制,味道也不差。这两样扮演了冬季家庭早点,菜的主要角色。

这两样紧缺时,雪里蕻挺身而出,不让你的早点干吃干喝的索然无味。

雪里红又名雪菜,是我国常用的一种蔬菜,经常被用来做腌菜,当然也能直接鲜炒,味道鲜美,分外特别,并且雪里红营养丰富,雪里红不仅是常见菜品而且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很多功效与作用,具体来说, 宣肺祛痰 1 雪里红性温、味辛,入肺经、胃、脾经,具有宣肺、祛痰、温中、理气等多种保健功效,适合急慢性支气管炎痰多者、咳嗽多白黏痰者、胸膈满闷者食用,能宣肺祛痰,促使呼吸顺畅。 治疗小儿腹泻 2 雪里红在我国南方民间也是一种常用草药,用新鲜的雪里红50g,加200ml的水温火煮熬至水剩50ml,一次服完,每天2~3次,对小儿的腹泻有特效。 利尿消肿 3 雪里红入脾胃经,有开胃醒脾、利尿消肿的作用,并且雪里红经常用作腌菜,雪里红腌制品中含有较多钾离子,也具有调节渗透压、利水消肿的作用。 提神醒脑 4 雪里红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谷氨酸能直接进入脑屏障,能帮助清除脑内的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食用之后有提神醒脑作用。
    家里腌制雪里蕻十分简单。洗净了的雪里蕻整根不用切去头部、直接放入泥陶粗瓷大咸菜缸,放入大量食盐、添少许白糖,还可以放入一颗大料,盖好盖子,腌制三日即可。

吃时筷子夹出一棵,喝着热汤吃着热馍,开始几天只是觉得咸,直咸没有其他味道,比较刺激。不出几天竟会有点上瘾,直咸中品出了清香利口的奇妙味道!一早上一碗热汤、两个馒头有点不够,饭量大增,因为雪里蕻。

凡是刺激的事物就容易上瘾,烟酒鸦片、吃喝嫖赌,多是坏的方面居多。雪里蕻是个少见的例外,还有辣椒大蒜,也是这样。

家里自制拿手的只有两种常见的早餐小菜四季通用,黄豆西瓜酱和糖蒜。

瓜酱是夏天西瓜下来时,便宜,几分钱一斤。买上百十斤,小勺旋出鲜红瓜瓤放在大陶瓷面缸中,加食盐少许、捣碎,撒进去面粉洗干净的黄豆上千粒,手搅拌在一起,木门板平放房间一角,把和好的粉状颗粒平铺在上面,捂上几层棉被,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相对时间较长,大约一周时间,棉被下撒发出面豆瓜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强烈的独特腐朽味道,就可以封装在干净的洗脸盆里,细纱布覆盖、细线绷紧盆边沿,绷紧的细纱布、洁白无暇、平整如镜。上面放几粒花椒、大料,这样既可以渗透入味,又可以防虫防蝇,保证卫生。

把脸盆放在院子里的阳光下暴晒。天黑和下雨时及时端进屋中,避免雨露均沾生虫。这是个时间更长、精心对待的细发活儿。需提高警惕、多加小心,稍有疏忽,长了虫子,满盆倒掉、前功尽弃。而且一年中就缺了这可口的下饭小菜,少了些滋味、殊为可惜、后悔不及。

糖蒜是我们北方常见的调味品,广大乡村,田间地头,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都有种植。蒜是厨房中很好的调味品,也是很好的营养品,更是很好的天然绿色药品,某研究显示称大蒜的营养价值超过了人参 ,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生吃大蒜是预防流感和预防肠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

平凡日子、居家饭食,以最常见、信手拈来的食材加工成人间美味,是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美好的神奇过程,这中间大蒜就是最好的例证。

小时候,很多年不吃葱姜蒜这些辛辣、味略苦、味特别的食物。待到成年,每到吃肉、卤面甚至捞面、汤面总要吃上几大咕嘟。在曾经天天一日两餐和弟兄们混迹于市井酒肆的那些年,曾创造了多个名言,其中一句就是,甫一坐定,朗声告知店家:“辣椒醋蒜”!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糖蒜上瘾而逆行喜欢上了吃大蒜。

糖蒜制作时,取时令新蒜洗净,置于瓶颈狭小、肚子大而浑圆的瓷坛中,均匀撒入盐和白糖,生抽温水泡至没顶,封紧坛口。不出数日,携带着甜咸味的蒜香溢出,即可取食。

糖蒜兼具蔬菜与水果的口感,而且不像生蒜吃过后口中会留下特别的异味,使不喜欢吃蒜人士讨厌恶心。这以女士居多。

据说美国好莱坞在拍摄经典大片《魂断蓝桥》时,男主角、“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与女主角、绝世美女费雯丽平日有隙,片中却要扮演一对爱的死去活来书写爱情千古绝唱的青年男女。

克拉克.盖博每到要拍吻戏前就拼命吃大蒜,一到片场,按照剧情抱着费雯丽狂吻不止、直到窒息......影片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世界电影史不可逾越的一座里程碑。然而女主角费雯丽在回忆拍摄期间的经历时,对美联社记者说:“那是终生难忘的噩梦”!

虽有异味,但大蒜和糖蒜还是人们离不开的可口调味,因为味美而富有营养。再说,咱们普通老百姓又不用天天上吻戏......异味,忽略不计。

糖蒜还有一种升级版本,就是腊八蒜。在农历腊八节的当天,腌制出的糖蒜颜色青绿,有别于普通糖蒜的微棕黄颜色,真是神奇!而且酸甜可口、分外清脆,吃着“嘎吱嘎吱”好生过瘾!

我们市郊中牟是盛产大蒜的地方,一年四季这里的大蒜源源不断的销往祖国各地、四面八方,充盈着华夏子孙的味蕾和美食梦想。在大蒜暴火鼎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甚至出现过这样的奇闻。

一个中牟菜农扛了两麻袋大蒜乘坐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当今亚洲第一大航空公司)的班机直飞北国冰城哈尔冰,一天之内卖光了大蒜,乘机返回,得的钱不仅机票绰绰有余,还赚的盆满钵满。往返几次竟成了万元户!那个时代的万元户是巨富的代名词、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富翁(据国内最权威的调查机构,浙江大学现代市场研究院物价评估中心2016年的调查分析,1990年的一万元等于当时的225万元)。

  我们平常人不会轻易成为百万富翁,但吃糖蒜总是可以轻易满足的事情,而且乐此不疲。吃泡馍时要送一碟子糖蒜、有的酒店正餐前的压桌小菜也常有糖蒜、涮羊肉时缺不了糖蒜......糖蒜真是无处不在、太重要了!

重要的是糖蒜在重要的时刻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年女友给我腌了两大罐头瓶腊八蒜送来,在我沉浸在被人关爱和美食陪伴的幸福中,她不知为何、突然精神错乱,微信拉黑、电话关机、失去联系!女人的心真是不可思议。

年龄大了,虽然饱经世事风霜、历尽情路坎坷,具备足够定力。然而事发突然,女友这先送腊八蒜、然后绝情而去,还是使人有点措手不及的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谈不上失魂落魄,难免也有点心情低落。人是感情动物,有别于其他物种......

心情低落时就要找朋友排解,人不能自己憋着,憋时间长了会憋出毛病,有伤身体。落得个精神、身体双重打击,这不是一个成熟人的表现。

所以拨通了少年宫任长城主任的电话......

任主任在我们这批人刚考进机关不久,就被党组提拔为组织部长。人忠厚稳重、思维缜密、性格开朗、潇洒自在,还爱打篮球,是篮球国家二级运动员。

我们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引为知己,经过几十年共同的风风雨雨,日久生情(友情),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伙伴,一有思想低落、混乱,一团乱麻时就会想起他。

电话响了,那边急切的大笑:“想到一块了,今天正说要请你吃饭、喝两杯哪!”,心有灵犀、深感欣慰。

他又问:“你说去哪儿吃啊?”,我说,“还是到兴华街绿城广场那个味美斋吧!你们单位对门,离得近,11点半啊”。就起身打车向市中心赶去。

任主任是我刚到团市委没几天、去对门青工部串门认识的,看他们正在开部务会。他当时是主持工作副部长,部门潘部长、孔部长、张部长、常杰、李峰还有借调的圆鼓轮墩一个小伙子,黑压压围坐了一大堆。

正好散会,听他说,“大家散了吧,各忙各的”。见我进屋、和善的和我握了手,从此结下了友谊。进机关两个月在委办公室,就是二楼西头那个大屋子,也是团市委会议室,当时团市委办公条件差,没有专门的会议室,开会就在这里。组织了我们新进人员培训,书记们轮流各讲一上午的课,具体由组织部组织。

他当时已经提拔为组织部长了。这是个高大健壮的老兄,后来知道热爱运动、经常打篮球。他性格忠厚耿直,富有思想而不善言辞。我们在一起我滔滔不绝、他洗耳恭听,互补互动,聊的开心,感情愈发加深。嫂子是他师妹,与我也熟悉。只是我叫她嫂子,她叫我张大哥,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味美斋是老城区一家烩面老店,开始几家店都在永安街铁路局附近,老板应与铁路系统有关联。后来发展到多家连锁店遍布绿城四面八方。绿城广场这家开的时间不短,烩面是老式烩面,汤鲜肉烂、味道上乘,特色是面里有不少海带,吃起来别有风味。还奉送糖蒜一碟。

我们在北院时常去那里,吃了饭再去绿城广场南侧的广场南路那家丰推堂洗脚按摩,养生健体。

电话里本来要多约几个弟兄,我们商量着考虑再三,他说就咱俩吧。

城市的变化既潜移默化又有点沧桑变化,像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下了出租车,抬头一看,目瞪口呆:那一溜饭店门头破落、门窗紧锁、布满灰尘、百般落寞......与门前面小广场临着的兴华街的车水马龙和对面绿城广场的莺歌燕舞形成鲜明对比。

跑过去向看自行车、年近70的老大娘叫了声:“大妹子”。她很开心,脸笑得成一朵大菊花——女同志都喜欢被人感觉年轻,哪怕80老妇有时也会觉得自己是二八娇娘,比较感性。

嘴甜好办事,“妹子”大娘一高兴,热情的给我介绍了周围的地形——“拐过弯对着中原路都成饭店了!”。忙给老兄打了电话,说去那里找我啊。

拐过去地铁口、邮电部四公司楼下其实是一溜小吃店,不适合饮酒聊天,只有紧西面那家油泼面还像回事,就在那门口等他。一会儿见他雄赳赳的过来了。

进了店他马上感觉我走路姿势不对,自己人加上富有社会经验,会对各种情况相对敏感。我简单的把这两年治疗的情况做了说明,他忍住眼中打转的的泪水说,“你坐着别动,我来”。就跑前跑后的忙着点菜端菜、拿餐具筷子之类的。顺带着还给吧台算账的小美女抛了几个媚眼......

之所以他想流泪不是爱哭,而是本性善良而且感同身受。坐下来他谈了他的情况。

这三年他一直带队在县里驻村,所以我们没有见过面。常年打篮球膝盖半月板磨损、滑膜炎积水、伤病随着年龄增长越发严重,他谈到:“不是简单的疼,是一种难受”。我马上理解,因为我多年都是这种症状,从医学专业角度讲,难受也是一种疼。

好朋友间聊起来会忘乎所以,聊着聊着、坐了半天菜都快凉了才发现没有买酒。他起身到隔壁烟酒店买了瓶彩陶坊之新地利,回来打开,我们喝起来。

这家店是山西连锁店,自助式,店面外只有一个小姑娘打单子点菜。下酒菜很全,我们要了涮牛肚和麻辣风爪、还有皮蛋黄瓜、芝麻酱面筋几个素菜,口感都不错。

这里的麻辣风爪咸辣甜兼备、皮酥骨烂、入口即化,使我不禁谈起多年前第一次吃泡椒风爪的新奇,恰巧也与任老兄有关。生活中同事、朋友常介绍了熟人让我帮他们写一些重要的文字。承蒙错爱,我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艺尽量写好,对得起人家。

不像过去旧时代的讼师和写字先生,写东西要收钱,在乎的是情谊和人家看得起。不收钱饭还是要吃的,一般会请我吃顿饭,表表心意。

那次是任兄一个最好的同学进职称的面试答辩稿,完成后,他同学看着高兴的不行,非要请吃饭,就答应了。他同学副高职称唾手可得即将大功告成的兴奋中,又约了他们一起打篮球的几个同学好友,我们出了市委北院过了中原路,在阳光灿烂暖洋洋的绿城广场上漫步,向着对面省电业局楼下的春园走。

他们几个都很高大,其中一个甚至比任兄还要帅一些,白脸浅浅的络腮胡茬、三七分头,单眼皮大眼睛,比后来大火的佟大为还要英俊三分,主要是更硬朗。

发育成熟的我顿时心襟摇动、瞬间被他征服成了迷妹,一路走着拉着他乳白色西装袖口不撒手,问这问那,只恨自己不是个女人......

进了酒店,室内有些阴凉,被几个“篮球运动员”裹挟着进了最里面的包间,纯白色调装修,显得高贵典雅。

上了一桌好菜,几瓶好酒,他们比我能喝,也不见外,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一盘白色的脱骨风爪端了上来,我看着纳闷:“这能吃吗?”他们几个忙着介绍:“这是泡椒风爪,四川名菜,你别看它白不辞啦的,很特别也很好吃”。

夹起一只放进嘴里,喝了口剑南春,泡椒的酸辛辣混着剑南春的浓香辣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流着口水连说:“好吃好吃”......美食的巨大冲击竟把刚才对美男“佟大为”的迷恋冲到了爪洼国去了!

这就是下酒菜的魔力。说着这个故事,任兄我们一人嚼着一个麻辣风爪,也很不错。只是感叹,那时的泡椒风爪就像我们曾经的青春、当口感酥烂的麻辣风爪有些英雄迟暮的味道——岁月不饶人。

时间只是使人身体衰老,心灵的青春随时可以灵光突现,比如另一个下酒菜。喝了一会儿,任兄发现有人从我们背后的台子上取免费的腊八蒜,就转过身盛了一碟子。

是小蒜瓣,用山西正宗宁化府益源陈醋在腊八节当天腌了,腌制时加了白糖。吃起来酸甜脆爽,下酒极好,使我们停不下来......直到下午2点任兄第五次起身去取食,失望的说:“叫咱给吃完了”!

青色清脆的腊八蒜正印证着: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态。激发着我们顿感年轻起来。

好友相聚把酒言欢,说着说着竟忘了时间。停下话题已是下午5点多了,晚上吃饭的食客陆陆续续的进了门,使原本空寂安静属于我们弟俩的世界又烦扰起来。看着桌上两个空酒瓶我们起身告别,各自回去安歇......

 

腊八蒜的酸爽交织中,绵延不绝的是情谊,也消散了女友突然莫名离去的惆怅思绪......

随着年龄增长,四处奔忙、在家吃早餐越来越少了。童年的早点在每个冬日早晨月明星稀、风沙弥漫、走向学校的瘦小身影中渐渐远去......永驻心头的是刺骨寒风中,肚子里妈妈熬得小米粥的温暖荡漾.....

 

上了高中开始接触市面上的早点。班上班长有威信,同学们常请我喝汽水吃白吉馍。到高二时还第一次吃到了豆腐脑。

 第一次吃豆腐脑是姜大山同学请,他父亲清华毕业、天赋异禀、优秀的使人难以望其项背......当时40出头已是主管科技的副市长。一个课间操,大山“移动”过来说,“班长,咱去喝豆腐脑吧!”

    北风呼啸着,裹上棉袄、揣着手跟他出了四中校门。京广路对面、铁路西工房与中原路立交桥结合部的街口、大马哈川菜馆和红砖简易房花圈店墙后,背风处,有家早餐摊子,搭了绿帆布帐篷抵御寒冷,棚内低矮黑漆漆长条桌凳横七竖八。大山问我:“喝甜的咸的”?我想啥都是甜的好啊!要了碗甜的,加了白糖那种。后来豆腐脑我都喝咸的。

    有次他带我到城市中心黄金地带百花路上的一套房子,市委家属院的一楼临街,90平米的老三室一厅,没放什么家具,空旷宽敞安静。是家人给他准备的婚房,那年我们才16岁。那之后很多年里因为没房,我被几个曾爱我爱的死去活来的女朋友一脚蹬开......这,就是差别!

冥冥之中,皆有定数——与这套房子的前缘未了。后来,数次在这套房子里加班加点、编印纪念画册,包括那本值得自豪的郑州纪念建团八十周年的《征程》......那时,这套房子,已租给彩印公司创造社会价值了。忙碌中听着印刷机轰轰隆隆的嘈杂声,脑海里时光不时闪回,多年前,那次我和大山坐在这屋子里轻声聊天的场景......

大山早已经到别的城市大展宏图,好像被愚公老先生“倔强”地移走了......

在这个城市的早点中,豆腐脑是与胡辣汤相伴存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早点聚一方神。每个地方“过早”因气候、饮食习惯等的不同,也各具地方特色。像上海的泡饭、武汉的热干面、北京的卤煮火烧、重庆的小面、西安的油茶、洛阳的浆面条、开封的灌汤包、南昌的糯米卷油条、沈阳的熏肉大饼、哈尔冰的列巴红肠......不一而足,皆有妙处。

中原地域以胡辣汤为主,兼以豆腐脑佐之,主食有油条、包子、菜角、油香、馓子、麻烫、葱油饼、水煎包......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使早点丰盛如花团锦簇的美食殿堂。

汤粥类不止豆腐脑、胡辣汤,还有大米粥、小米粥、玉米椮、红豆粥、八宝粥、黑米红枣粥、银耳莲子粥粥、皮蛋瘦肉粥、豆浆、豆沫、油茶、杏仁茶......汤香四溢、营养全面。

每种汤粥背后都有着一个故事、每个主食都带着一段传奇......

比如最普遍的胡辣汤。胡辣汤,中原知名小吃,是中国北方早餐中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

因是民间小食,典籍少有涉及。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应是当时社会潮流,故胡辣汤是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醒酒、消食之功用,加入肉类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营养开胃,宜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等面点。

又比如与之相配最多的油条。油条,中国传统的过早小吃,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吃,虽然现在提倡少食油炸食品,常吃对人体有害,可很多人依然喜欢这道美食。做时,将面粉、盐、酵母、小苏打装入和面盆中,慢慢加入适量水,边用筷子搅拌,等成稀糊状,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将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常温下发酵1小时左右(看到面团出现蜂窝状)、冰箱中冷藏一晚;次日取出面团,加少许油与面团揉均匀、擀成长方型形状态,厚约为1cm;锅中加入油开始加热,将擀好的面皮切成1.5cm左右宽的小条、将两个小条叠放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上纵向轻夹一下;油烧至八成热时,掐住面皮的两头、轻拉并纽两下,入锅,筷子翻动、炸至金黄出锅。

姜大山同学请我吃过第一次豆腐脑之后,对早餐的向往和探寻之路走上了一发而不可收的新奇之旅,尤其是在上班后有了工资,稍有结余就会找家小摊儿饕餮一番。

年轻,身体代谢功能强,饭量很大。一顿早餐常以三碗胡辣汤、六根大油条为底线,否则没到上午10点就又饥肠辘辘了。

早点中最喜欢的是豆沫配油条或者牛肉水煎包。这种发源于安阳的汤食,深受豫陕冀鲁几省群众欢迎。熬制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到入米汁,边倒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压火,并放入豆腐丝胡萝卜丝、菠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黄,红绿分明,各种调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
    卖胡辣汤的早点摊儿大多同时供应豆沫。这种汤食因没有胡辣汤那样过于辛辣、又比豆腐脑多些浓香,配料多、营养丰富而独立的赢得了众多爱好者。这种早点小食不会形成知名品牌,但物美价廉的豆沫遍布街头、俯首皆是。

15中教书时,学校所在的东三马路单位一个挨着一个,不仅铁五中、东三马路小学、铁9小、三益街小学和我们155所中小学簇拥在方圆一千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小饭店、居民大杂院、电磁线厂、化纤三厂等蜂窝状遍布其间。

街上而且还有一些神秘单位。一个是15中西向斜对面的那个院子,高高的6级石头台阶,上去两侧有两头面目狰狞的小石狮子。进了红木大门,里面是木石结构的二层环形小楼,楼下种着两棵海棠,开着紫红色的艳丽花朵......这里是抗战前的日本领事馆,那时经常有西装革履礼帽手杖或者头盘发簪和服木屐的日本浪人进进出出。都是收集情报的特务......

另一个是学校东向几十米开外、马路对面的一个单位。向上的水泥坡道两侧的墙上红漆打字、书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醒目标语。钢板大门里站着端着上了刺刀半自动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所以没敢进去。

大门坡道下面临着路边,东侧是这家单位临街房外租的一家糖烟酒杂货店,一溜一米高的水泥柜台,上面有部公用电话,打不可告人电话时常到这里。

坡道西侧围墙外不宽的人行道上有家早点摊儿,以卖豆沫为主。这家随时临街活动摊点,豆沫却很是了得。熬制时青菜加的多且熬得时间长,使豆沫泛着淡淡的绿色。喝到嘴里满口生香、一次就上了瘾。每到课间操,学校放教师出来(学生没这待遇),就跑去连喝三碗,吃6根大油条......这才心满意足、浑身发汗、孔武有力。

虽然长得瘦弱远谈不上孔武有力,但饭量确实堪称孔武有力、令人瞠目。有次,一条壮汉在前面结账。对着摊主骄傲地递上钱:“来,结账、两碗豆沫、5根油条”。人在任何方面有过人之处都难免会使之于骄傲。

 

   没想到的是,他门板样宽厚的脊背后伸出一只细瘦如麻杆的小胳膊:“给我结账、3碗豆沫、7根油条”——那天我状态好、胃口大开、多吃了一根油条......

所以后来有年,亲如兄弟的小弟王文卓一次和我吃早点,惊叹于我的巨大食量,说:“我咧哥啊、你这一顿顶一天啊!”高度符合营养学“早吃饱”的信条。

在这家早点摊儿斜对面是一排灰砖的低矮民居,民居围墙外有个鱼形大花坛,里面种着冬青等四季常绿植物,尽管上面蒙满黄色的灰尘。花坛一侧,有天出现了一个手推车,有火炉、有玻璃车厢、车厢里面是案板和油盐酱醋,一个穿着蓝布围裙的憨厚老人在做水煎包。

水煎包属于豫菜菜系,北宋时出现了锅贴这一精致升级变种,供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享用;蒙古南侵、宋人南迁、南宋临安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饮食文化南北融合,出现了很多老少咸宜、南北通吃的美食,水煎包就是生煎馒头的前身。

这种底部油水煎的酥脆焦黄、四周白白胖胖的包字,吃起来香脆不腻且味道鲜美,制作工艺简单。材料准备面粉、水、韭菜、酵母、猪肉、鸡蛋、酱油、葱、花椒油、盐。首先做皮,将面粉和水、酵母一起揉成面团。接着做馅,鸡蛋炒碎之后和韭菜、盐、花椒油一起搅拌,猪肉切丁加入料酒、酱油、盐、花椒油一起拌匀。最后将韭菜鸡蛋馅和韭菜猪肉馅一起放入面团中包好放入油锅中煎10分钟即可。

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世间之物往往大道至简。这个老人的水煎包高度契合了这一真理。一块钱7个,比小笼包子略小,但鼓突饱满,吃在嘴里顺嘴流油、奇香无比,一时间成为街上的美食奇观,街上居民一早起来顾不上刷牙洗脸、蓬头垢面的直接扑过去排队,望眼欲穿;学校里的学生都已是身高马大、贪吃贪喝的小伙子大姑娘了,闻着飘过来的异香,违反校规、不顾死活、纷纷翻门而出去买水煎包......真是太好吃了!

我性子急不爱排队,都是喝了豆沫吃了油条,等上午10点多时,吃水煎包的人群散了,再去买了享受,算是第二顿早点。有次抄了底,连吃两块钱的,店家送了几个,共19.......

美好往往短暂、美食难以常留。这样吃的沟满濠平的早点生活持续时间不长,就戛然而止。做水煎包的老人推着车去火车站摆摊儿了,那里挣钱更多、攀了高枝......人都喜欢攀高枝

 到机关后,生活进入自己整天身不由己的,忙的不可开交、长期无序混乱状态,吃早点不规范,常常忘了这顿、卯了那顿,最初那些日子,常杰每天请去碧沙岗喝的羊肉汤也不习惯,坚持了没几天,他就请别的同志一起去了。身体日渐消瘦起来。

 早点再度规范起来已经是发改委搬到棉纺路老人行大楼办公时了。不像市委南北院食堂那样有很多外面的人托人办了饭卡来吃、鱼龙混杂,这里食堂小、单位少、吃饭的人不多、排队时间短。关键是经过20多年的操劳奔波、年龄大了,工作节奏不再那么快如疾风闪电、工作强度不再那么如负千斤重担、就像长时间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大河忽然进入大平原、一马平川......性情也舒缓许多,有了定时吃早点的闲情逸致。

一楼的食堂虽不像南北院的那样花样繁多,味道也不错。早点有小米粥、八宝粥、玉米椮几种甜粥,偶尔还有胡辣汤、青菜鸡蛋汤这样的咸汤。不算浓烈,中规中矩、也有点清淡之雅。配的主食有馒头、花卷、油条、油香(一种圆形微甜的炸油饼)、肉素包子。还有茶叶蛋、咸鸭蛋和五香黑咸菜、榨菜丝、海带丝、酸辣白菜丝、炒粉条萝卜、绿豆芽、土豆丝、番茄鸡蛋等常见的冷热小菜。能够保证营养,和一天好的开始......

年龄大、瞌睡少、每天上班早,常常是7点就走上几十级台阶、进了一楼大厅,先上楼收拾收拾,等到7点半食堂开门,再下来吃。要上一碗粥,俩小菜,几根油条或者一个馒头,偶尔再加个茶叶蛋。细嚼慢咽的完成早点,每天如此。

 

  病休在家后,小区周围尚显荒芜、没有卖饭的地方,特别是早点。不能坐以待毙、饿死家中,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会了做饭。早点一般是煎两个荷包蛋、撒上细盐;拿馒头夹了就着蜂蜜水或者果汁吃了。发到朋友圈,被姐姐戏称为“中式汉堡包”。

还可以开水冲了鸡蛋水,里面多放白糖或蜂蜜,吃馒头和咸菜,有甜有咸,也很不错;偶尔炸馍片调剂一下。关键是每餐必吃鸡蛋。科学研究证明,人一天两个鸡蛋就保证了足够的营养。

有人说,一个男人学会做饭是更加成熟的标志。不无道理。粗针大麻线的男性风格加入了近煲厨、舞刀铲的烟火气息,是人生的一种丰富。人生就是在不断的丰富自己......

从饭来张口的早点、到劳动所得换来的早餐、再到自己亲历亲为的精心烹制......日月穿梭的轮回历练,使曾经年少轻狂、躁动不安的心逐渐归于平静,化作沉稳淡定的不迫从容——平凡日子里的早餐渴望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美好!

 早餐,是人生的一个个新的开始......

作者:张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郑州。1990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至郑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选至共青团郑州市委工作。2007年转岗至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1年始,零星发表散文、随笔、调研报告、论文等。

版权所有© 郑邦真品品牌防伪网 2024    京ICP备20230225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