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复苏了城市烟火气,也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这一举措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一名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 ‘打游击’,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合理监管,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柔性执法中审慎包容,在审慎包容中柔性执法,探索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实现多赢。
“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佳林
审稿:王磊 梁凌霄
投稿邮箱:sdbgkhd@163.com

为何要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
假若没有人举报,85万采购市场价299元产品,就成“漏网之鱼”?
一碗面,何以毁掉了一家饭店?
整治乱收费、趋利性执法等,司法部有新回应
男子质疑校服被拘,警方道歉并撤回原决定
千万别瞪着眼,掉进他人挖好的坑
以假消息赚流量,何以一再发生?
花旗中国银联资格被终止
54岁阿姨考上中国政法硕士?
她是谁?运油-20A女机长刷屏
间谍的“诈骗”公式,国家安全部提醒,别上当
阅兵总指挥,曾长期在空军服役
历史性大阅兵,中国给世界的10个强烈信号
消费贷贴息“红包”明日上线,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如果都能照章办事,是否还需要设立“办不成事窗口”?
刚续保2小时就出车祸!保险公司拒赔,法院判了
清大≠清华大学!傍名校的李鬼,为何能让人“慕名前往”
少林寺再次回应数十名僧人离开:假的
信用卡利率管理迎重大调整,透支利率上下限拟取消
50升油箱加67.96升:2863分之1的概率,似乎有点蹊跷